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河北省某县小学期末统考前,该校三年级某教师竟设法弄到了试卷,并做出答案后,让学生“牢记”,此举引起了学生家长的极大不满。 据某家长反映,2月2日下午,已到放学时间了,而孩子们却都没有回家,家长们都十分着急。直到晚上7时30分许,孩子们才回到家,并告诉家长,因为“老师搞到了卷子”,并做出答案后,让他们抄下来“牢记”。次日早上临考前,这位老师竟然又“加班”,给学生们又抄了一道“写作题”。 家长们说,这位老师是公办教师,去年10月份才来该校执教。由于会驾驶,他经常晚上加班开车“挣外快”,甚至有时白天也不能正常为孩子们上课。因他如此不负责任,使得孩子们的成绩急剧下降,原来数一数二的优等生在大型抽考中竟然不及格。 为了让学生们“考个好成绩”,这位老师竟然采用了“偷考题”的手段。家长们认为,教师除了教书之外,还要育人,而这位老师却如此“做手脚”,只会教给孩子们学会“不劳而获”,又谈何很好地“育人”呢? 这位老师的作法严重影响了人民教师的形象,并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后果。据了解,某县教育局已委派专人去调查此事。 本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1)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认真履行自身的义务,确保教学质量;
(2)学校、教师、及相关教育部门均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学校的考试工作规定,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3)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和师德教育,严格考试制度,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教师的不良或违纪行为,确保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受侵犯;
(4)学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教师的违法违纪行为,应及时提出批评意见或上报学校主管部门;
(5)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如有余力,是可以通过额外劳动取得符合规定的额外报酬的,但前提必须是做好本职工作。只有那些不劳而获,或置本职工作于不顾,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的人,才是应该受到道德和法律谴责的。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案例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教育法领域的典型案例
- 我国教育法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 请结合实际说明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及其特征
- 教育权主体与受教育权主体通过一定的()使
-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于()
-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共同特点之一为:二者都
- 以下各项中,()属于教育法的渊源。
- 从微观上看,在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之间存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履
- 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的中
- 教育法的失效时间即终止时间,当新的法律生
-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学校
- 学生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机构
-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于:(
- 去年暑假,北京某中学邱女士发现女儿
- 职业学校教育与()并举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
- 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
- 处理是指人们在法定条件下,做出或不做出某
- 2012年9月3日,某报新闻热线陆续接到
- 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领导和管理教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