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皮肤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
- (1)念珠菌性间擦疹:多见于肥胖多汗者和糖尿病患者的腹股沟、会阴、腋窝、乳房下等皱褶部位,从事水中作业者常发生于指间(尤其3、4指间),皮损为局部潮红、浸渍、糜烂,界限清楚,边缘附着鳞屑,外周常有散在炎性丘疹、丘疱疹及脓疱,自觉瘙痒或疼痛。
(2)念珠菌性尿布疹:主要发生于婴幼儿,以新生儿多见,可为原发或继发于尿布皮炎,好发于肛周、外阴、臀沟、腹股沟等部位,皮损为界限清楚的红斑、脱屑、丘疹,周边有丘疹水疱及小脓疱;重者可波及小腹及腰背部,甚至播散至全身,形成泛发性皮肤念珠菌病。
(3)念珠菌性甲沟炎及甲真菌病:常见于浸水Ⅰ作者和糖尿病患者,多见于手指和指甲。甲沟炎表现为甲沟红肿,有少量溢出液但不化脓,甲小皮消失,重者可引起甲床炎,自觉痛痒;甲真菌病表现为甲板增厚混浊,出现白斑、横沟或凹凸不平,但甲表面仍光滑,甲下角质增厚堆积或致甲剥离。
(4)念珠菌性肉芽肿:少见,患者多为免疫力低下的婴儿或儿童,尤其是细胞免疫缺陷者,亦见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成年患者,常发生于头皮、面、甲沟等部位,皮损为血管丰富的丘疹、水疱、脓疱和斑块,表面覆盖很厚的黄褐色粘着性屑痂,少数皮损呈皮角样角质增生,去除角质增生后基底为肉芽组织。
(5)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少见,多从幼年起病,常伴有内分泌及免疫异常,缺铁性贫血及维生素缺乏,好发于头皮、颜面及四肢,皮损初起为丘疹、红斑,上附鳞屑,逐渐形成肉芽增生性斑块或疣状结节,表面覆盖蛎壳状污褐色痂,粘着不易去除,周有暗红色炎性浸润,掌跖损害呈弥漫性角质增厚,粘膜损害表现为口角糜烂、口腔粘膜白斑,偶可累及咽喉、食管粘膜,影响吞咽,甲、阴部亦可受累。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试述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
- 导致接触性皮炎反复发作的原因有( )
- 天疱疮多发生于( )
- 以下不是痤疮病因的是( )
- 以下关于斑点状掌跖角化病临床表现的描述,
- 详述几种常用于治疗痤疮的内用药。
- 临床上需与皮脂腺痣相鉴别的疾病包括()。
- 关节病型银屑病( )
-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包括Ⅱ型变态反应。
- Hailey-Hailey病预后常留有瘢
- 简述接触性皮炎的诊断指标。
- 组织病理学:纤维组织间有结节状瘤细胞团,
- 患者男,58岁,因“面部皮肤反复瘙痒,严
- 患者女,28岁,因“反复自然流产或死胎4
- 可侵犯甲的疾病有( )
- 患者男,10岁,因“双下肢淤点、淤斑、水
- 患者女,25岁,因“皮肤反复瘙痒、渗出2
- 手部湿疹和手癣的鉴别要点主要为 (
- LE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是机体产生大量的
- 光毒反应和光变态反应的共同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