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伤寒论》对霍乱是如何辨治的?
- 《伤寒论•霍乱病》篇共十条原文,除论述霍乱的主症与伤寒的鉴别外,重点讨论霍乱病的辨证论治。张仲景根据霍乱病期、病势,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辨治。
(1)霍乱初期兼表证
霍乱病初,在剧烈上吐下泻的同时,伴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太阳表证者,又当区别其偏表偏里而治之。
①偏表:临床见热多欲饮水,小便不利,脉浮等。为邪在阳分,病证偏表,湿阻气化不行,水湿偏走肠胃;治用五苓散外疏内利,通阳化气而两解表里(386条)。
②偏里:临床见寒多不用水,腹中冷痛,脉缓弱等。为邪在阴分,病证偏里,脾胃阳虚,寒湿内盛;治用理中汤(丸)温中散寒,健脾祛湿(386条)。
(2)霍乱极期脱阴亡阳
由于霍乱暴吐暴利,阴液急骤大量耗伤,继之阳无所附亦随之而外亡,于是造成脱阴亡阳之危证。此时若救治不及时,往往危及生命。
①亡阳(表里同病,阳气外亡):霍乱吐利俱作,发热恶寒,而汗出,手足厥冷,四肢拘急。此为霍乱表里同病而以阳亡之里证为急且重危,故用四逆汤回阳救逆,急救其里(388条)。
②亡阳真寒假热:霍乱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但身反不恶寒或见发热等。此为亡阳而里真寒外假热,治宜通脉四逆汤破阴散寒,通达内外,回阳救逆(389条)。
③亡阳脱液:在霍乱剧烈呕吐下利之后,下利虽止而四肢厥逆、恶寒加重,且脉微欲绝者。此属霍乱亡阳脱液之危候,治以四逆加人参汤回阳救逆,益气养阴而固脱(385条)。
④阳亡阴竭:在霍乱暴吐暴利之后,呕吐下利皆因阴液耗竭而停止,伴见汗出不止,四肢厥逆,四肢拘急不解,脉沉微欲绝者。这是霍乱阳亡阴竭,阴阳即将离决之危证,当速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破阴回阳救逆,益阴反佐和阳(390条)。
(3)霍乱恢复期
霍乱病后,吐利已止,里气虽和,但表邪未去,或正气未复之恢复阶段,还应注意解除未尽之表邪,并须加强饮食调理等,以促使病体的早日康复。
①里和表未解:临床见霍乱呕吐下利停止,手足温暖,精神爽慧,而身体疼痛不止,身热恶寒者。这是里气调和,表证未罢,当用桂枝汤类方消息和解其外,微汗解肌,调和营卫(387条)。
②新虚不胜谷气:经过适当的治疗,霍乱吐利皆止,表证已除,但病人往往出现轻度的烦闷不适。这是由于病后脾胃尚弱未复,调护失宜,强食求饱,谷食难消所致。此时宜节食慎养,或适当给予健脾益气消食之剂(391条)。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大陷胸汤证的主证是()
- 《伤寒论》中少阴兼太阳表证有哪些证型?如
- 何谓太阳蓄血证?太阳蓄血证的病机、证候、
- 脏结证见下列何项为难治?()
-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
- 凡少阳阳明同病,即当以大柴胡汤和解兼以通
- 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
- 消渴
- 阳明病的外证有:()
- 五苓散便秘的特点是()
-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的治法为小发其汗
- 四肢(肢节)烦疼可见于太阴中风,亦可见于
- 喜唾
- 凡恶寒者,均是太阳病。
- 桂枝汤组方要点是桂枝与芍药的剂量比例相等
- 结胸证皆属里证、热证、实证、阳证。
- 患者,女,38岁。腹泻十余年,四肢不温,
-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应见发热、脉浮数。
- 试述热入血室证为何会有小柴胡汤或针刺期门
- 试述太阴病发黄的病机、主要脉症、治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