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红灯记》中的“痛说革命家史”一段,讲述的是怎样的“革命家史”?
-
中国京剧院1964年首演的11场京剧《红灯记》,是“十七年”戏曲现代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该剧表现地下党员、铁路工人李玉和一家异姓三代为把一份密电码送交北山游击队,在叛徒出卖的紧张情势下与日寇周旋,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故事。
《红灯记》创造性地调动了京剧艺术表现手段为塑造人物服务,“对运用京剧特色和表现现代生活的矛盾解决得比较恰当”。作品保留了原故事的精彩内核、场次的大致结构和人物形象基调,而充分调动京剧作为成熟剧种所拥有的一切艺术手段,发挥京剧唱、念、做、打诸多艺术形式的综合表现力,用以表现革命英雄壮怀激烈、高大英勇的崇高形象,客观上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戏曲表现现代主题的矛盾。经过这样创造性的艺术程式的精心组合,全剧呈现出紧张激烈、激情高昂的情感氛围,大大提升了舞台表演的综合艺术效果。最能体现这个特点的段落是“痛说革命家史”。李奶奶以“爹不是你的亲爹!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这样炸雷般的诉说开头,接着是“十七年风雨狂怕谈以往”的思绪难平的大段唱腔进行厚重煽情的铺垫蓄势,然后是作为该剧核心的长达80多句的掷地有声的大段念白,把情绪绷到了最大张力,然后又接一段“闹工潮”的唱段把诉说家史之“痛”导向希望后继有人的绵绵不绝的情感渠道,使李铁梅顺势而进,接过红灯唱出“打不尽豺狼绝不下战场”的誓言,把观众情感推向最高潮。这种“组合拳”式的艺术手法增强了京剧艺术的感染力,挖掘了京剧新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丰富了京剧艺术的手段。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汪曾祺追忆少年时代的高邮水乡故事的小说主
- ()在《受戒》和《大淖记事》等就以反戏剧
- 《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
- 受“寻根文学”影响的作品主要有余秋雨的《
- 简要描述贾平凹《废都》和《秦腔》的主要成
- 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是《茶馆》中仅有
- 创世纪诗社的发起人主要有()等。
- 余华仿武侠小说的作品是()。
- 20世纪50年代推动当代台湾乡土小说浪潮
- 张洁的散文题材丰富,视域广阔,主要有()
-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除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
- “寻根文学”的主要作品有《商州初录》、《
- 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处
- 女性文学中也有诗歌作品,比较优秀的有()
- 残雪小说在描画人类突围困境和实现自我认识
- 1980年5月7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
- 方方小说的主要作品有()等。
- 潦倒的钱夫人去台北参加窦夫人的盛宴华筵。
- 铁凝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1988年发表的(
- 从《黄泥街》到《突围表演》,再到《思想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