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古代第一人称代词有哪些?
-
现代常用的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的有我、我们,是比较单纯的。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比现代汉语要复杂,经常使用的有“余、予、吾、我”四个,还有“朕、卬、侬”等,这些代词没有单、复数的区别,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我们”。
“余”和“予”在古代常常通用,常做主语、宾语和定语,表示单数。如苏轼《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孟子·万章上》“予既烹而食之”(我已经做熟了而且吃掉了)。“吾”和“我”在古籍中通用,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可以表示复数。如《史记·项羽本纪》“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被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先生说的这些话,对我触动很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朕”在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如屈原《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我父亲的名字叫伯庸);秦始皇以后就成为只能用于皇帝的专用代词了,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我是始皇帝)。
“卬”多用在《诗经》中,如《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人涉卬否,卬须我友”(别人涉水过河,而我却不,我要等待我的好友)。
“侬”属于吴地方言,魏晋南北朝时开始被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使用。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600多年前,先后七次远洋航行的中国航海
- “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
- 右图是文艺复习时期的文艺巨匠达芬奇的代表
- 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
- 建国之初编造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朝代是(
- 周恩来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 中国戏曲的最早雏形是什么?
- 唐兰先生在1934年写成的《古文字学导论
- 下列关于古代宗教方面的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1130年,宋将吴玠等打败金军的战役是(
- “由平城迁都到洛阳,改鲜卑族姓氏为汉姓,
- “一尘不染”的“尘”是灰尘吗?
- 你知道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是在哪个
- 以下不是中日两国维新派领导人的相同点()
- 印度称中国为“支那”,意思是()
-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
- 20世纪20年代初,以()为旗帜的疑古思
- 简述西周的宗法制度。
- 1934年初,中共领导的工农革命力量发展
- 古代对“死”主要有哪些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