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男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瀑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二: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怜恤,坐视其饿等流离,暴露如荞,……又纵食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变迭起,各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试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2分)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3分)
- 隋炀帝置百姓于不顾,仍然征发兵役、徭役;唐太宗关心民间疾苦、重视赈灾。减省诸司进奉(戒奢从简);减轻徭役;救济灾民;亲临灾区了解灾情。吸取隋亡教训;具有“存百姓”的思想。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南京的文阁殿有“太平世界,男女同权应科举
- 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
- 陈独秀认为,某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特点是“
- 《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
- 2012年是《南京条约》签署170周年,
- “中央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遽于数小
- 对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中国人民应该记住
- 1875年李鸿章派唐廷枢筹办直隶开平煤矿
- 英国《当代评论》刊载:“大沽口有三百名正
- 农村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中国近代社会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
- 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
- 旗帜代表一个政府的政权性质和执政理念。下
-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在华
-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
-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
- 2011年5月,毛泽东的后人毛新宇将军到
-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革命党的妥协退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抛弃西
- 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