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抗战全面爆发前十年的日本在华北的走私活动。
- 这时期日本在华北地区的贸易走私活动日益猖獗。日本在华北的贸易走私由来已久,但初时规模不大,数量和品种极少,走私手法也比较隐蔽。华北事变以后,日本的走私活动逐渐加剧。
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从1933年春到1935年5月为第一阶段,走私线以陆路为主,走私物品以银元为大宗,平均每日走私银元40万元左右,并迫使中国海关停止在长城上执行巡缉工作。
从1935年的6月到9月为第二阶段,此间与韩国的私贩在山海关一带往来如织,大肆活动,或公然违反中国政府禁令,私运银元出境;或明目张胆,私僵硬纳关税之洋货络绎运入,肆无忌惮,并将私运范围竭力扩大,几视作正业经营。
从1935年9月到1937年7月抗战爆发为第三阶段,此间中国海关在华北及山海关附近洋面上完全丧失了缉私权,走私数额激增,品种涉及人造丝、卷烟纸、布匹、糖、煤油、杂货等项。
日本在华北猖獗的走私活动,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侵害了中国的海关主权,造成巨额的关税损失,影响了中国的财政收入,并使本已十分萧条的中国民族工商业更加雪上加霜,举步维艰。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表述属不正确的是()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 中美关系的改善与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与地区
-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总前敌委员会书记是()
- 1944年9月代表中共提出联合政府主张的
- 中国完全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颗中近程导弹顺
- 义和团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
- 简述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三个阶段及主要内容
- 中美《望厦条约》
-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
- 在1928---1937年间,围绕中国的
- 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 对洋务运动的下列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 1919-1921年期间,马克思主义者与
-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
- 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英国签署的关于香港问题的
- 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失败的
-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实行“三三制”的原则
- 抗日根据地在抵挡了大部分日军进攻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