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虚寒下利兼表证应如何治疗?
- 虚寒下利兼表证得的治疗为先温里后解表。表里同病,一般而言,治疗当先表后里,但里证病势急者,治当先里后表。本证下利清谷,腹部胀满,是脾肾阳衰,寒凝气滞,浊阴不化所致,此时虽有身体疼痛的表证,但以里虚为急,宜先温里,用四逆汤。待真阳得复,下利止而腹满消,里和表未解者,可再治其表,用桂枝汤。若先行发汗,势必会产生不良后果,原文讲“汗出必胀满”,即汗后阳气随汗外泄,使里阳更虚,寒凝气滞,则腹必胀满。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肝不藏血的症状有哪些?()
- 简述太阳蓄水证与太阳蓄血证的区别。
-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出现“心下痞”的机理是(
- 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是:呕而肠鸣,心下痞,
- 《伤寒论》所论述的伤寒是狭义的。
- 少阳柴胡证若兼虚寒腹痛者,宜先用小建中汤
- 少阴与太阴下利的区别是什么?
- 黄连汤证的治法是(),()。
- 黄连阿胶汤证的病机属心肾不交。
- 原文填空:“阳明病,胸胁硬满,不大便而呕
- 简述“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的意义。
- 黄连阿胶汤与栀子豉汤的心烦同属“虚烦”范
-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見(),不必悉具。
- 通脉四逆汤与四逆汤药味相同,而通脉四逆汤
- 下列表里同病,何证应当先治里后治表()
-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
- 患者,女,36岁,突然咽喉疼痛,咽部略红
- 治疗风湿在表,发汗太重则风去湿不去,所以
- 麻沸汤
- 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心阳虚,下焦阴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