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玄学。
-
玄学是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它是以老庄思想为主旨,又糅合儒家经义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学说。“玄”即老子说的“玄 之又玄,众妙之门”,指深奥难懂而又无法用语言明确表达的某种状态、关系或道理,研究这种深奥难测的状态、关系或道理的学问,就可称为“玄学”,而魏晋间的名流学士则多称之为“玄谈”、“谈玄”或“玄风”等等。“玄学”之风,早在三国魏时已经出现,当时有何晏和王弼二人喜好老庄,何晏著有《道德论》和《论语集解》,王弼著有《周易注》和《老子注》等,二人都主张“贵无”,认为“天地万物以无为本”,强调“反本归真,一任自然”。到魏晋之际,有嵇康、阮籍、郭象等人,大力宣扬何、王二人的观点,遂使玄学大盛。嵇康、阮籍都是“竹林七贤”中的人物,他们的根本点是宣扬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抨击虚伪的儒家名教。当时的一般学人群起仿效,崇尚清谈,不拘礼教,行为放荡,使“自然”与“名教”完全对立起来。这时,便有裴[危页]wěi、郭象等人针对这种无德无行的现象,主张“贵有”,反对“贵无”,力图使自然与名教、儒家与道家等统一起来。直到东晋以后佛道二教流行,玄学才走向衰微。
玄学实际是以“本末有无”为核心所展开的本体和本性之学,它所探求的是宇宙存在的根据,是企图透过宇宙万有的现象,直接探求其本体和本性。宇宙本体是“无”,形形色色的存在是“有”,“无”是“有”的根据,“本”是“末”的根据,“一”是“多”的根据,“静”是“动”的根据,等等。若就人的本性而言,玄学认为人性自然,人性的表现应当顺应自然,不能有任何模仿或造作。虽然在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上,玄学家们的观点不同,但在人性自然上看法还是一致的。玄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影响了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社会生活,但其思想及其思辨方法,如“得意忘言”、“得意忘象”等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共52个少
- ()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开始了()对
- 印度的石窟艺术以()和()为代表,前者以
- 简述台的用途与内蕴。
- 宋徽宗赵佶是()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
- 简述花木的寓意。
- 版本
- 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六艺”,
- 《周易·贲》:“()。”意思是:统治者通
- ()是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二大学说。先秦
- (),在河南省鹿邑县,是老子故里,东汉桓
- 昆曲被称为“()”,昆腔以外的其他地方戏
- ()是云南当地少数民族纳西族的摩梭人的婚
- ()的出现和兴起是在宋初。
- 纵横家有()、(),其中()曾挂六国相印
- 熹平石经
- 中国文化有一种特别强大的融合能力。从原始
- 简述明清国子监的制度等有关情况。Q
- 《()》《()》是南宋朱熹从《礼记》中摘
- 察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