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20世纪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三次改革、特点、结果、影响、异同、认识。
- 三次改革: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
特点:
⑴苏俄新经济政策: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采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业的交流;
⑵美国罗斯福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用一定的经济计划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之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
⑶中国改革开放: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结果、影响: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经济恢复发展,但1927年废除新经济政策,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美国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成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趋势;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
异同:
⑴同:都是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内容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适合各自国家当时的实际需要;结果都取得一定成效;
⑵异:
①具体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三年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农民暴乱的情况下实施的;罗斯福新政是在经济危机打击下,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实施的;中国改革开放是在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急待转移的情况下实施的;
②内容不同:新经济政策侧重于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罗斯福新政侧重于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中国改革开放立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③性质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条件下,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恢复国民经济;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施缓和阶级矛盾,恢复经济的措施;中国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进行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认识:
①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是哪一种意识形态所独有的方式;
②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日本开始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阶段的事件是
- 既抓产品,又抓人品是求真务实精神的内在要
- 陈云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
- 浙江精神的伦理价值层面是()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指出:为了避免()
- 袁世凯在共和之后所面临的问题不包括()。
- 北伐战争中,蒋介石曾反对国民党中央迁都武
- 在环渤海地区发生的下列事件中,具有转折意
- 周恩来下列外交活动都产生了重大国际影响,
- 戊戌变法时期,以下哪一位是受光绪帝之命担
- 现代国家竞争最终都需要依靠()作为支撑。
- 北洋军阀集团在袁世凯死后分裂为三大派系,
- 党中央和国务院最早决定在广东、福建实行对
-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步的标志是()的制定和
- 京杭大运河浙江段全长128.5公里,是浙
- 中国的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
- 抗战初期,国民党内部存在的“亡国论”、“
- 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都
- 大革命时期的国民党是()四个阶级的革命联
- 考虑到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国共两党都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