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对政府组织财政收入与规划财政开支活动有何指导意义?
-
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为政府组织财政收入与规划财政开支活动提供了多方面的理论指导:
第一,进一步论证了政府规划财政开支以履行各种经济职能的合理性标准与有效性标准,明确说明了政府财政活动的目的性——普遍提高和持续改善所有社会成员的社会福利状况,和经济性——社会福利的改善不能以个人福利的损失为代价。
第二,经济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数量(及其结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成员消费偏好变化所决定的。这种消费偏好变化源于多种因素,有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等等。除非政府是无所不知的万能计划者,否则政府不能无视受消费者原则支配的市场选择而自行决定公共产品供给规模(财政开支规模)。
第三,社会成员按照个人从消费公共产品中得到的利益交纳相应的税款是合理的,即政府应该按照“收益原则”制定课税标准。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某些社会成员不能正确的充分显示个人对公共产品的偏好,通常是低估个人对公共产品消费的获利程度,必然导致政府财政活动中出现入不敷出问题,使得公共产品供给实际上难以达到帕雷托有效配置状态。那么,在存在众多“免费搭车者”情况下,政府只能按照公共产品的“影子价格”对公众进行课税。因此,政府还须按照“支付能力原则”制定第二种课税标准。但是,无论按照什么何种原则对公众课税,政府尽量杜绝“免费搭车者”行为都是必要的。
第四,由于经济社会不能保证每个社会成员都会正确、充分暴露个人对公共产品的偏好,而政府也不可能完全排除“免费搭车者”行为,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要求政府严格按照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来规划其财政支出。这倒并不是说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只有理论意义而无实践意义。而是说,到目前为止,各国不同时期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具体确定,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政治过程,公共决策过程才能予以完成,这一事实也无可厚非。动态地看,政府不断合理化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过程,是一个错了再试的过程,其参照标准必定,是由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确立的。政府只要时时把握好这个标准,其财政活动应该不会发生严重问题,并能够有效地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的原因是()。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不一致。
- 与一般工商信用比较,财政固定资产投资贷款
- 盈余的财政政策
- 一般说来,资本金是资产的货币形态,本会带
- 政府可选择使用的公债偿还方式主要有()
- 因素分析发比较直观地了解各项因素影响财政
- 纳税人的违章行为通常包括()。
- 简述2004年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原则和总体
- 政府收费具有以下特点().
- 所得课税
- 目前,发达国家一般都采用()和申报清缴法
- 下列属于中国古代财政思想有()。
- 纳税人可以是()。
-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怎样的?
- 我国财政政策类型有()
- 私人部门经济和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差异有:
- 下列属于财政收入现象的有()
- 通过征税融资构成纳税人的()负担。
- 税收的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