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患者,女,20岁。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穿刺后,给予2%利多卡因5ml,不到5分钟,患者感双下肢不能活动,无力上抬,阻滞平面达T2水平。自诉胸口发憋,呼吸费力,随之呼吸消失、意识消失。此时最可能的诊断为()。
A、呼吸抑制
B、过敏反应
C、局麻药中毒反应
D、全脊麻
E、麻醉平面过高
- D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枕骨大孔疝和小脑幕裂孔疝的主要特征是()
- 目前较通用的二氧化碳吸收剂为()。
- 丙泊酚与硫喷妥钠相比较()。
- 甲亢手术后出现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是()
- 关于电压门控Ca2+
- 急性肾衰少尿期电解质紊乱有()。
- 下列哪项血气指标不符合通气不足()。
- 在小儿麻醉禁食方面,"清饮料"是指()。
- 关于有创测压和无创测压的比较,下面哪项正
- 下面对压力通气源描述不正确的是()。
- 使小儿眼内压、颅内压明显上升的药物是()
- 确定深昏迷最有价值的体征为()。
- 依托咪酯多于静脉全身麻醉的诱导,不主张多
- 呼吸机湿化器的温度通常设定为()。
- 患者女性,67岁,因车祸致右股骨颈骨折,
- 抗休克补液治疗时,血液稀释的限度为()。
- 下列哪项不属利多卡因的药理特点()。
- 女性病人,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出现较长
- 恩氟烷可引起()。
- 患者女,45岁,因"睡眠打鼾10年加重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