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要回答文学传播方式的历史发展过程?
  • (1)口头传播阶段。文学的传播活动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最早的文学传播活动,是口耳相传,也即口头传播。最初的文学活动,作者就是传播者,自己创作出作品,自己又讲给别人听,这种传播的范围显然是非常有限的,后来就有了专门从事这种口头传播的人——职业说唱者,这些人在原始社会往往是地位相对较高的人,充当着民族史诗的记录者和传播者。他们说唱别人的作品,但也往往做一些即兴的发挥与加工,这样反复说唱,且形神兼备,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扩大了文学传播的范围。这种口耳相传的方式一方面扩大了文本的信息容量:除语言意义之外,讲述者的体态语、声调等共同构成文学传播中的意义系统,但同时口头传播自身也存在着文本稳定性差、传播受时空限制影响较大等弱点。
    (2)书写传播阶段。伴随着文字的出现,文学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口头传播转变为书写传播。在文字发明初始由于书写的物质材料极其有限,严重制约着文学的传播与发展。纸和印刷术的发明进一步拓展了文学传播的范围,大大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学交流和文学活动受众群体的增加,对文学地位的提升和文学的影响的扩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文学传播方式发生真正的飞跃是在机器印刷技术与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出现之后。机器印刷使文学作品大规模复制成为可能,空前扩大了文学的传播范围,促进了文学的发展。纸制文学书籍的大规模出现,使文学作品的接受者拥有了固定的文本系统,而文字符号本身塑造形象的间接性,赋予文学以相当的审美想象空间,进一步凸现了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存在的魅力。
    (3)电子媒介传播阶段。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是文学传播方式又一次飞跃。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使文学大大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产生了数量巨大的消费者。电视已经成为人们娱乐和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潜在地扩大了文学的受众群体。广播、电影、电视的发明巨大地改变了文学传播的面貌,并产生了新的文学样式——视听文学。它融合了口头传播中声音的特点和文学印刷传播中视觉符号的特点,赋予文学以新的属性,但同时音像综合的传播方式对于文学这一以主要通过语言自身的魅力产生审美愉悦的艺术样式造成一定程度的消解,文学在当代的“边缘化”状态就与电子传媒的发达有着较为直接的关联。由于电子传媒需要巨大的资本作为后盾,资本本身是以赚取利润为其流通目的的,所以商品性质在其出现伊始就成为其重要的属性,这一属性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的负面作用。
    (4)需要指出的是,新的传播媒介、方式的出现,并不排斥旧的传播方式,有些时候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原有传播方式发展。当代影视的热播对于纸质文学作品销售的促进作用有目共睹。评书、鼓书、广播剧等艺术样式可以看作口头传播在当代的遗留,它们同样拥有着相当的接受者。当前文学的传播方式既有说唱也有以报纸、杂志、书籍等纸质方式存在的文学,还有影视文学和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它们各以自身独特的特点,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共同构成当代文学丰富多采的景观。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