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论述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抗日的主战场,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相互关系: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其目标都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可以说,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不会使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在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仍坚持对日作战,但战略地位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国共双方在战役或战斗中的配合日益减少,但两个战场仍保持着互为支持的战略配合关系。可以说,在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而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迅速到来。从1944年4月开始,正面战场又重新成为日军战略进攻的重点,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时,敌后战场展开了仍属游击性质的局部反攻。这时,两个战场的对立和各自的独立性更为突出,但战略上的相互配合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总之,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一战中,在()战役中,德军包围了俄军而又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进攻一方主要依靠()
- 1955年7月30日,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
- 高加米拉战役
- 1937年,日本侵略者挑起()事变,全国
- ()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
- 马拉松产生于()期间。
- 为了配合坦克的快速打击,出现了伴随坦克行
- 制海权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
- 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之战的是:()
- 根据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的《中国人
- 1953年7月27日,朝中方面代表团和美
- 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虽然
- 战争
- 希波战争中的第一次会战是()。
- 1998年9月下旬,总参谋部在辽阳举办全
- 简述闪击战理论的核心。
- 战争的根源
- 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埃及总统认识到战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