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交换行为的微观与宏观制约机制是什么?
-
(一)交换行为的微观制约机制
1、交换中的理性
①经济理性与非经济理性
新韦伯主义学派的学者认为市场交换不仅是目的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传统的和情感的行动动机都包含在其中。市场交换不仅体现了基于成本收益计算的工具理性行动的特征,也表现出非经济或非价值理性行动的特征。趋于利益的交换行为具有工具或经济行动和先验的非经济行动二元体的特征,或者是包括传统和情感行动在内的多元体的特征。行动者的交换行为是建立在各种合理性之间对峙、冲突、妥协等一系列复杂过程的基础上的。
②作为中介的利益
在对理性的二元划分基础上,新韦伯主义进一步指出,利益只是交换行动者为达到种种经济或非经济目的的手段,在利益交换或市场交换中,利益并非是交易的最终目的,而是途径。
2、交换中的情感
①交换情境中的情感
在交换情景的分析中,文化—规范方法指出,所有社会情景都会有与其相匹配的有关何种情感适合以公开方式体验,以及表达这些体验有哪些规范。
②交换过程中的情感
感情是对于自己和他人的信号,情感调解者交换过程中处于中心位置的认知因素。
③交换结果中的情感
在分析交换结果的时候,社会—归因方法认为,对于自身、他人和情形产生的赞扬或贬抑的归因可能对行动者有情感的影响。特定的情感随着结果和归因目标的性质而变化。社会—形成方法将情感是为社会整合的因素,通过这一过程和集体形成并保持突出。
(二)交换行为的宏观制约机制
1、交换行为与社会规范
①去中心化规范
去中心化规范通过许多独立但行为一致的个人强化的广泛制裁来限制交换行为。
②支配性规范
支配性规范被界定为关于行为的期望,处于弱势的一方为了实现与强势一方的交换而产生这种交换。在市场消费者与商家的交换中,规范往往是支配性的,尤其当买方处于垄断地位时。不过,更为常见的支配性规范存在于企业间的交换行为中。
③合作性规范
合作性规范指交换双方基于交换行为的共同预期而产生的交换。当交换双方的自我利益协调一致、冲突达到最小限度时,合作性规范就能得到发展。
2、交换行为与网络结构
网络交换理论将交换行为和网络理论结合起来,并指出交换行为受到社会网络结构的影响。在理论形成早期,网络交换理论比较关注交换机会网络中的理性人问题,随着发展,网络交换理论开始转向对社会权力来源的探寻,以及网络结构如何影响交换行为的问题上。网络交换理论认为,网络中权力的最终分配是一个自然发生的现象,他依赖于行为者之间的关系模式,而不是行为者自身的特质,从而摆脱了从几个角度分析交换行为制约机制的局限。
3、结构洞理论
随着关系网络的增长,强关系变得更加稠密,但通常是同质化提高而异质化降低。我们可以想象几个独立的稠密网络群体很可能彼此毫无联系。在这些独立的网络群体间存在着关系缺失被称作结构洞。
由于结构洞形成了彼此独立的社会群体网络间的桥梁,通过结构洞就可以获得信息利益、控制利益,因而结构洞位置形成了某种位置优势,可以在交换双方之间制造紧张氛围,从而获取渔翁之利。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经济行动简化模式的缺陷。
- 根据新经济社会学观点,()因素影响着制度
- 交换行为的微观与宏观制约机制是什么?
- 试述非正式经济与移民的关系。
- 每一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的比重会随着储蓄
- 简述社会阶层对消费的影响。
- 与“旧”经济社会学的比较,新经济社会学的
- 简述组织环境如何影响劳动力的流动。
- 经济学家和经济社会学家均认同:经济组织、
- 试述社会关系网络在企业间交易的作用。
- 简述经济学和社会学在方法论上的异同。
- 经济学帝国主义是什么?
- 生产
- 在以下家庭生命周期中,情绪型消费行为较多
- 普遍性交换存在着一个社会困境:搭便车行为
- 涂尔干的工业社会的有机团结就是建立在社会
- 新经济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 再分配
- 比较分析经济学、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三者理
- 与理性选择理论不同,新经济社会学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