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阐释显示公文正文层次结构的特定词语之形成、发展、鼎盛时期、消亡原因。
  • 形成:旧式公文各程式部分虽然另起,但正文却写为一段。倘若篇幅较长、头绪纷繁并引用乃至层层转引其他公文或言辞,遂难以区分层次、准确领会文意。
    至迟在唐朝公文中,已出现表示引文开始、结束的层次结构类专用同语。
    发展:
    (1)发展的客观原因,随着后世公文篇幅加长、叙事趋于具体、层层转引的写作模式运用日繁,在客观上迫切需要有系统揭示公文内在层次的专门词语。
    (2)发展的主观原因:明清书吏阶层的成熟,及“与官分途”、“仕进无路”的特定地位,促使他们主观上追求垄断公文写作和处理。而门类齐今、系统搭配的公文专用词语,会形成特定的写作套路,对他们达到垄断目的大有帮助。
    鼎感时期:清朝、民国是显示内在层次结构的公文特定词语的鼎盛时期,并趋于规范和定型。
    (1)在由唐朝到明朝长期积累和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清朝集其大成,表现在:专门词语的门类齐全、具体表现多种多样、相互搭配趋于成熟、运用规则臻于完善和定型。
    (2)民国前期继承沿用,中期将其规范化、理论化,并形成专门著作。
    消亡:依据辩证法则,物极必反,显示正文层次结构的旧式公文特定专门词语越是发展到顶峰,越是繁琐、细密刻板到极致,就越是窒息公文文风的生动性和表述思路的灵活性,越是走向自己的反面。1933年10月,国民政府颁发第500号训令,全面推行公文分段和新式标点,使公文层次的显示,脱离了对特定词语的依赖。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政权推进公文程式改革,公文撰写趋于口语化,旧式公文专用词语遂口渐消亡。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