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敦煌词的主要特征。
  • 1900年敦煌石室“藏经洞”打开,敦煌卷子中的词曲面世,由此发现了许多早期民间词。敦煌词曲数量很大,作者范围广泛,多属下层,写作时间大抵起自武则天末年,迄于五代。其中最重要的抄卷是《云谣集杂曲子》,比《花间集》的编定早出近三十年,代表作品是《望江南》、《菩萨蛮》。敦煌词创作的早期性与作者成分来源的民间性,使作品从内容、体制到语言风格,都表现出过渡性特征。
    首先,敦煌词多写男女之情,但同时又有更广泛的取材,即使是词中最普遍的妓女题材,敦煌词中也展开了文人笔下所未曾有的侧面,如《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表达了文人词中不易见到的不愿受凌辱的呼喊。这样多方面的内容和题材,为五代宋初文人词中所无。说明它在取材上还没有和一般民歌或一般诗歌分疆划界,进入词所特有的窄而深的领域。
    其次,敦煌词在体制上亦属粗备型体,未臻完全成熟。如字数不定,韵脚不拘,平仄通押,兼押方音,常用衬字等等,都说明词格宽,声辞相配要求不严,用韵方法简单,处于草创阶段。另外,敦煌词所咏内容,一般与词调大致相符,这种所谓“咏调名”的现象,与其后词在内容上离调愈来愈远不同,亦属早期词调初创时的特征。
    再次,敦煌词造句遣词保存了民间词的素朴风格,富于生活气息。如《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一连展开六种比喻,全用民间成语中认为不可能的事,很像汉乐府《上邪》中情侣的信誓而更为新奇。
    拙朴是敦煌词的本色,但也有不少作品讲究词藻华饰,甚至文与白、纤巧与朴拙,并见一篇之中。同时,相当一部分作品,表现出重心向抒情方面转移,以及市井化,甚至艳情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在经过编订可能也经过润色的《云谣集》中,表现更为突出。因此,敦煌词作为“倚声椎轮大辂”,不止在于其具有词处于萌芽状态的拙扑,同时还在于其多方面显示了过渡性的特征。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