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河豚毒素有何特点?如何预防河豚毒素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 一、河豚毒素的特点河豚中毒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之一。河豚毒素是河豚鱼体内的毒素,剧毒:毒性比氰化钠高1000倍,因此食用后很容易引起中毒,甚至导致死亡。体内分布:较广,以内脏为主(肝、脾、胃、卵巢、卵子、肠),皮肤以及血液也含有毒素,含量以卵巢、肝脏和血液最丰富,毒性以卵和卵巢最大,肝脏次之。毒性大小随季节、品种及生长水域而不同。无色、无味、无臭的针状结晶。不溶于除酸性水或醇溶液以外的所有溶剂。弱酸中相对稳定,强酸中易分解,在碱性溶液中则全部被分解。对紫外线和阳光有强的抵抗能力。对热稳定、能耐高温:100℃温度下处理24h或于120℃下处理20-60min方可使毒素完全受到破坏。盐腌、低温冻结、消化酶作用均不被破坏。一般品种的河豚鱼肌肉的毒性较低,但双斑圆鲀、虫纹圆鲀、铅点圆鲀肌肉的毒性较强。强毒性神经毒素:对神经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道有专一性作用,能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使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
    二、预防与控制
    (1)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监督管理。
    (2)新鲜河豚鱼必须统一收购,集中加工。
    (3)新鲜河豚去掉内脏、头和皮后,肌肉经反复冲洗,加入2%碳酸钠处理24h,然后用清水洗净,可使其毒性降至对人无害的程度。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