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分析肾固定于正常解剖位置的因素有哪些以及临床发生肾下垂的解剖学依据?
  • 肾属于腹膜外位器官,位于腹后壁第12胸椎至第三腰椎两侧,其位置可随体位及呼吸而改变,但变化较小,随呼吸运动其下移也不过1—2Cm。分析使其固定的因素有:
    (1)肾的被膜:肾的被膜出内向外依次为肾纤维膜、肾脂肪囊和肾筋膜。
    ①肾纤维膜:为肾的固有膜,薄而坚韧。紧贴于肾实质表面,具有保护肾实质和固定肾脏及肾蒂的作用。
    ②肾脂肪囊:为纤维膜外面的囊状脂肪层,在肾内侧,经肾门伸人肾窦内,填充于肾窦各结构间隙内,具有固定和保护肾脏的作用。
    ③肾筋膜:分前、后两层,包绕肾、肾上腺及脂肪囊的前(肾前筋膜)、后(肾后筋膜)面.前层薄弱,后层较厚,有结缔组织纤维穿过肾脂肪囊与肾纤维膜相连,具有保护和固定肾的作用。肾筋腹上方与膈下筋膜相融合,但有容纳肾上腺的间隙;内侧与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周围的结缔组织以及对侧的肾前筋膜相连续;外侧与腹横筋膜相延续;下方肾前筋膜在腹膜后逐渐消失。下方肾后筋膜与髂筋膜愈着,故前、后两层之间是开放的。
    (2)肾蒂特别是肾血管的牵拉;
    (3)肾周围脏器的支持;
    (4)正常的腹内压
    以上诸因素中尤以后三者的作用较大。
    肾下垂的解剖依据:
    肾筋膜向下呈开放状态,肾的支持力相对不足,当肾周围韧带松弛、脂肪减少再伴随肾蒂过长、肾窝浅小、腹壁肌肉薄弱和体质消瘦等条件的基础上,可引起肾下垂。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