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结合有关史实,简要分析出现两种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
- (1)战争领导: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2)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相互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4)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是()
- 浙江全国少数人口巨进流经且巨量流出的省份
-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的
- 到了民国十五年(1926)夏季,中国的政
-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十月社
- 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
- 1947年12月,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
- 伊犁地区回到祖国怀抱是在()年。
- 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和()
- 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工程保驾护航的法
- 从2005初开始的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中
- 近代中国尽管已经丧失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国
- 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的中国
- 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
- 1914年,袁世凯颁布(),改责任内阁制
- 国共重庆谈判的焦点是()和()的问题
- 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 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组织形式、革命纲领
-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