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论李渔的古典戏曲理论。
-
李渔汲取了前人如王骥德《曲律》中的理论成果,联系当时戏曲创作的实践,并结合他自身的创作经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戏曲理论体系,其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高峰,为戏曲理论批评史乃至中国文学批评史树立了一块里程碑。
1.李渔的戏曲理论以舞台演出实践为基础,因而能够揭示戏曲创作的一般规律。他认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批评金圣叹评《西厢记》只是文人在案头把玩的《西厢》,并非优伶扮演的《西厢》。
2.李渔提出了“结构第一”的命题,含有命意、构思和布局,把结构放在首位,依次为“词采第二”,“音律第三”,“宾白第四”,“科诨第五”,“格局第六”,全面广泛地论述了戏曲创作中的诸多问题,其中对结构、语言、题材等论述尤为精辟。
3.李渔主张结构谨严,情节紧凑,组织得天衣无缝,这不仅在当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至今仍具艺术实践意义。关于语言,他认为要赋予它舞台艺术的特征,是写给观众听的而不是给人看的案头之作,在这个原则下,他提出了曲文应当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宾白应当语求肖似,说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
总之,李渔是元、明以来戏曲理论的集大成者,为中国戏曲理论批评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结合《再别康桥》等篇,论析徐志摩诗歌创作
- 文学作品史记原名是什么?
- 诸葛亮的出师表属于奏议中的什么?
- 以《潘先生在难中》为例,分析叶圣陶小说的
- 书香门第中的书香指什么?
- 明末凌濛初编著的拟话本集《()》、《()
- 说明柳永在词的艺术表现上的创新。
- 下列作品中,将气氛的渲染、悬念的设置和细
- 屈原在()的基础之上创造了“楚辞”。
- 王蒙在九十年代创作的“季节系列”长篇小说
- 下列哪些人物是《骆驼祥子》中的形象?()
- 简述辛弃疾词相比苏轼词的发展。
- 小说《陈奂生上城》中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是(
- 简述《百合花》的主题内涵。
-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向哪国借的箭?
- 文学作品西游记中大闹天宫的是?
- 30年代,以()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在新月
- 试析《沉沦》的思想意义及作品在体式方面的
- 下列哪些作家是语丝社的主要代表?()
- 1986年,()的《红高粱》和张炜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