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一代名儒弘一法师李叔同,借用一首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参考一首日本歌曲的歌词并浓缩《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创作了名曲《送别》,20世纪中国人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的东西。名曲《送别》的创作() ①说明了中华文化能把其他民族文化作为自己发展的根基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能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③不利于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④有利于增强我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 B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2014年某校高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组织
- 大型歌舞诗《丝路情歌》,将中国元素、西
- 每年的9月,来自世界各地华人华侨和港澳台
- 被誉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ldq
- 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组合
-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
-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
- 2011年12月8日,商务部爱国主义教育
-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
- “馄饨”是大家普遍的叫法。云贵川一带称之
- 一样的中秋,不一样的两岸博饼狂欢盛宴!
-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它是振
-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
- 2013年6月20日,“神
-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
- 材料一、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
- 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也是韩国、日
- 《论语》曰“为仁由己”,又说“君子求诸己
- 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
- 2014年2月18日,习近平在钓鱼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