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要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要百家争鸣。接着,他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讲话中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进一步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他还对这一方针作了具体说明,指出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是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 可持续发展强调()。
- 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 我们党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上经历了什么过
- 唯心主义的主观真理论()。
- 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
- 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
- 军事技术革命的核心是()
- 充满活力的含义是什么?
- 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 经济发展战略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是()提出来的。
-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 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是()
-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的比率。
- 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产生的?它与空想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