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新生儿ICH(颅内出血)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 (1)脑室内出血:在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克的早产儿,多在72小时内发生,主要有三种类型。①急剧恶化型: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急剧进展。病初呈意识障碍,严重肌张力低下和呼吸功能不全,继之出现昏迷,前囟凸起,呼吸停止及强直性惊厥。此型出血多为重度,其急剧恶化原因可能与并发急性脑水肿有关。死亡和脑积水为常见预后。②继续进展型:症状在数小时及数日内断断续续进展,并有症状好转的间隙。神态略为异常,自发动作减少,眼球偏斜。此型出血多为轻度,个别患者以后发展成脑积水。③无症状型:约有25%~50%的患儿可如早产儿一样无明显症状,易被临床忽视,多为轻度出血,因而对早产儿进行常规头颅B超筛查尤为重要。
(2)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有三种表现。①少量出血:早产儿多见,临床症状多不明显,为最常见的一种。②伴惊厥型:足月儿多见,常在生后第二日发生,一般状况良好。90%患儿其后发育正常。③严重出血:罕见,可迅速致死。常有重度窒息或产伤史。
(3)硬膜下出血1)撕裂:又称后颅窝内硬膜下出血,多有产伤史。临床上可分为两种①迅速致死型:出生时即出现脑干症状,多在生后两日内死亡。②恶化型:较少,生后3~4日内可无明显症状,慢慢出现颅内压增高及脑干功能症状,或出现惊厥。2)镰撕裂:少见,临床症状很少被描述。初始可无明显症状,出血进入幕下时,可能与脑幕撕裂症状相似。3)脑表浅桥静脉撕裂:可分为三种①少量出血:无明显症状,可能最常见。②大量出血:可致颅内压增高,常在生后第二或三日出现惊厥,伴有局部运动障碍,前囟饱满。存活者大多预后不良。③慢性硬膜下渗出:新生儿症状不明显,数月后出现慢性的硬膜下渗出,可能与血肿机化后形成半透膜,慢慢吸收膜外液体,致血肿不断缓慢增大。数月后,血肿形成致密的胶原结构。
(4)小脑内出血:多有产伤和缺氧史,早产儿多与缺氧有关。临床出现明显的脑干症状,病情可迅速恶化,可在发病后两日内死亡,较大患儿病程也可缓慢进展甚至临床症状改善,但不多见。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以下哪组母子血型关系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病
- 生女婴,出生后安静或吸奶时青紫,呼吸困难
- 常见的新生儿产伤有()、()、()、()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
- 一足月新生儿,日龄5天,7月份出生,出生
- 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是()
- 新生儿是指()
- 一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天开始发热、腹泻,
- 足月儿,生后5天因不吃、不哭、黄疸而入院
- 新生儿败血症最多见的感染途径是()
- 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症状最明显的时间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
- 下列关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说法正确
-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为()
- 一足月儿娩出过程不顺利,生后1min、5
- 男孩,生后10天,足月顺产,母乳喂养。近
- 2岁患儿,水肿20天,血压90/70n硼
- 足月顺产分娩的新生儿,G1P1,生后6小
- 女婴,胎龄42周,自然分娩,Apgar评
- 预防MAS的关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