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述刘秀加强专制皇权的内容和影响。
  • 东汉王朝的建立与政府职能的调整。
    (一)刘秀的统一战争
    从建武元年到十六年,长达15年的统一战争。
    (1)扫荡赤眉军等农民义军。
    (2)铲除全国各地的武装割据势力。最终在全国范围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随之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以适应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之后的形势。
    (二)东汉封建政府职能的调整
    1、加强尚书台,削弱三公权力
    在中央政府中,号称三公的太尉、司徒、司空只是名义上的政府首脑,实际权力在中朝的尚书台。光武帝曾裁并其他许多中朝官职,所以尚书台更能集中行政权力。皇帝挑选亲信的三公或其他大臣“录尚书事”,实际上等于自己直接指挥尚书台,所以尚书台专权用事就是专制皇权的加强。
    2、加强监察机构
    (1)提高御史中丞的地位。秦和西汉中央最高检察官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下有二丞,御史丞和中丞。此外,还有侍御史、御史等。东汉政权建立后,御史大夫改为司空,已不负监察之责,有时根本不设此职,而将中丞改任为御史台的长官,负责监察百官,其权位逐渐与司隶校尉、尚书令并重。
    (2)复置司隶校尉
    西汉武帝时始置,为中央要职,又是地方监察官,负责监察京师百官,至成帝时废。东汉立国后,复置之,又扩大其职权,并领一州。司隶校尉主管察举中央百官犯法者和本州部事务,既是京官,又是地方官。
    (3)扩大刺史的职权范围。西汉武帝始设刺史以加强对百官和强富豪公的监察。东汉时,进一步扩大刺史职权范围,增加选举之权,地方选举劾奏之权也转归刺史。
    3、地方行政机构的改革与废除内地郡国都尉
    光武帝裁并400多县,吏职减去9/10,边塞的亭侯吏卒也陆续罢省了。这些措施主要为节省开支。地方政权中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州的地位由监察区域逐渐变为具有郡职上一级地方政权性质的行政区域,刺史则相应地变为具有统郡职能的长官。
    二、巩固王朝的措施
    1、退功臣进文吏。为了适时剥夺将帅军权,刘秀提出此项措施。其关键是退功臣,一是封侯褒扬,二是奉朝请,即功臣日常不任官职,有事奉请入朝参议。
    2、以柔道治国。这种理论来源于刘秀对道家著作的理解。所谓“柔能制刚,弱能制强”。这是由于他对西汉末年政治黑暗、经济凋敝等社会现实的考虑,他主张采用道家休养生息的思想来恢复国家政治与经济秩序。
    3、倡导儒学,宣布图谶于天下。刘秀自幼研习《尚书》,有一定的学术功底,他大力倡导儒学,朝廷上下讲经蔚然成风。明、章两帝亦如此,儒学正式成为王朝钦定的正统思想。刘秀一生笃信图谶,即位之后更是如此。
    4、释放囚犯,减轻刑罚。东汉社会存在相当多的囚徒与奴隶,成为重大社会问题。刘秀七次下诏释放奴婢,并且大量赦免囚犯,这些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增加大量劳动力。
    5、削弱诸侯王势力。东汉初期先是分封刘秀宗室叔侄兄弟为王,继而又封刘秀诸子为王。前者先封为王,再降为侯,又降为公。前者封国多一个郡,后者二郡,体现亲疏之别。东汉诸侯王政治上无治民权,王国之傅与相由皇帝任命,并多方限制各王的政治行为。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