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 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教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 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简述近代前期(1840—1919)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大尝试。概述不利近代中国实现宪政的因素。
 
- 
	尝试:1898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兴起戊戌变法运动,旨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结果被已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镇压;1901年后,清政府实行新政,预备立宪,结果成立皇族内阁,证明是场骗局;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兴起辛亥革命运动,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政权被袁世凯所窃取。
因素:封建势力的阻碍;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美国历史学家J·卢姆说: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后,恩格
 - 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卢姆说:“178
 - 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
 - 今年暑假,四名高一的学生参观上海世博会的
 - 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
 - 17世纪英国在光荣革命后走上了宪政
 - 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
 - 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
 - 英国出现要求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的清教
 - 材料1:享受英国习惯法的保护,包括
 - 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其背景
 -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邦联的不足
 - 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
 -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统治时期(1760—18
 - 以下关于法兰西共和国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材料一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
 - 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 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是()
 - 如果英国议会通过对现任首相的不信任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