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也较著名。……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迁趋势?
- 变迁趋势:由领先世界到落后于世界潮流;由独立主权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学西传”到“西学东渐”。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最后的晚餐》《圣母子》《西斯廷圣母》是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矛盾的。彼特拉
- 欧洲历史上的“文艺复兴&r
- “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岛专制的黑暗,给
- 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曾
- 材料一中外名画鉴赏 材料二近代
-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
- 启蒙思想家认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
- 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
- 宗教改革体现了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主要
- 卢梭学说的核心是()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贝尔尼尼(1598—1680),意大利人
- 2009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2周年
- 16世纪,有学者曾感叹:“在一个城市里他
-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
-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
-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
- 人文主义精神是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