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以具体作品为例,阐释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所引梅尧臣说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意境理论。
- 《文一诗话》中所记梅尧臣谈诗一节,实际上也代表欧阳修的观点,他们将成功的诗歌作品分为高低两个档次,即所谓“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示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这是上继唐人提出的诗歌意境理论,结合具体作品,深入分析了意境的两大相互关联的审美要素:所描写的境象一定要真切生动。所抒写的情至则要深微高远。例如《六一诗话》所列严继“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作者认为便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最好作品。这一思想引发了宋代诗话中关于诗歌意境问题的深入探讨。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文以致用”的观点
- 试述常州词派的比兴寄托说。
- 韩愈在《答刘正夫书》中回答古圣贤人所为书
- 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 王充《论衡•佚文》里自述他写
- 兴趣说
- 提出诗歌创作要有“神韵”的清代诗论家是(
-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评东方虬《咏孤桐篇》
- 《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的著名观点的文
- 剖析具体作品,阐释张炎提出的清空说的词论
- “虽然,(气)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
- 简述创作中的灵感问题
- 简述白居易诗论的得与失。
- 刘熙载在文艺美学方面的代表作是()
- (谢榛的)四格说
- 简述钟嵘《诗品》关于感情论的论述。
- 具有神韵的诗歌境界的审美特征时()
- 妙悟
- 明代公安派作家袁宏道继承了思想家李贽提出
- 试述韩愈“不平则鸣”说在文论史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