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伊秉绶书法以何种书体见长?有何特色?
-
清代书家伊秉绶篆、楷皆工,而尤以隶书见长。伊秉绶生于乾隆十九年(公元一七五四年),卒于嘉庆二十年(公元一八一五年)。福建汀州人,故人又称其为“伊汀州”,字组似,号墨卿,晚年又号默庵。乾隆五十四年时举进士。伊秉绶致仕参政之余,致力书法、篆刻、诗文、绘画。汉碑中《衡方碑》、《张迁碑》、《孔宙碑》、《韩仁碑》、《礼器碑》等,都是他极力精研的。清著名学者焦循曾云:“(伊)时濡墨作隶书,如汉、魏人旧迹。”可见伊氏隶书与汉碑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磨墨兼访《衡方》碣,吾宗之良均范模”这句诗道出了他的偏爱渊源。
伊秉绶的隶书不喜作波挑燕尾,即有必作挑笔者,也只是意到而已,自有一种高古博大、苍劲挺拔的韵味。其结体貌似方正而又富于变化,既端庄典雅,而又大气磅礴。梁章钜曾评其书曰:“能拓汉隶而大之,愈大愈壮”。故特适宜于书写匾额、楹联。扬州瘦西湖中,“湖上草堂”的匾额及“白云初晴旧雨适至,幽赏未已高潭转清”的楹联,就是他的手笔,其小字隶书亦极精到,当时王文端、纪文达等人常令其用小隶书写奏章,甚得乾隆皇帝的赞许。当时默庵隶书与完白篆书齐名,故有“南伊北邓”之称。伊氏行书参以篆法,瘦劲刚健,使转纵横,挥洒自如。著有《留春草堂诗钞》等作。墨迹多留在《默庵集锦》中。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正文、题款、印章是一幅作品的三大有机构成
- “买王得羊,不失所望”,是何所指?
- 折钗股
- “书法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指的什么?
- 王羲之最初学书的老师是谁?其生平及书法怎
- 什么是文何派?
- “湖”字在仿宋体中怎样造型,它由多少笔划
- 宣纸有哪些规格?
- 金错刀
- 说到书法美学,是否请介绍一些这方面的入门
- “书法哲学”所包含的内容是什么?
- 什么是帖派?
- 王庭筠的书法成就如何?
- 简述汉代各书体的蜕变过程,并举例阐明正在
- 《弟子规》讲到:“兄道友,弟道恭”即为兄
- 什么是“苍颉体”书法中到底有没有这种字体
- 笔、墨、纸、砚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书
- 试述宋代书法正在书史上的非凡职位地方。
- 此外,包氏论书尚有“笔毫平铺”及“始艮终
- 印章在书法艺术品中的作用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