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在20世纪的诗歌发展中,40年代的九叶诗派与20年代的象征派和30年代现代派诗歌主要有什么区别?
-
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现于20年代中期,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
①运用一种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来表现自己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传达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觉和印象。
②运用新奇的想象和比喻,表现微妙的情境。
③依靠艺术形象的暗示来表达感觉和情调。
④追求诗歌语言的省略和跳跃。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象征派诗歌后来趋向成熟,取得较高成就的是在30年代戴望舒手中。现代诗派的首领是戴望舒,主要成员有徐迟、路易士、卞之琳、何其芳等。后又编《新诗》杂志,推进这股现代派诗潮。现代诗派的诗作表现了幻灭中的追寻、对现实的理性批判意识和孤独寂寞的心态,追求语言的自然质朴、形式的自由舒展,以新异的手法提升了诗歌的表现力。这股现代派诗潮,因后期新月诗派向现代派转化,而汇成一股不小的潮流。被人称之为新诗的黄金时代和成熟期。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在老舍早期作品中的理想市民形象中,“赵四
- ()的《北京:城与人》虽不是老舍的专论,
- 195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的《论
- 《传奇》中的女性基本上处于两种生存状态,
-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
- 沈雁冰(茅盾)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
- 在小说()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
- 在“五四”之后,许多作家都产生过彷徨的情
- 在新文学史上,前两部个人新诗集是()
- 受契诃夫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震撼,曹禺创作
- 1945年,面对重庆轰动一时的“黄金泄密
- 所谓“京派”,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京和天
- 《黄昏之献》是风格与()相近的散文家()
- 在“革命文学”论争中,()曾经很冲动地著
- 爱姑是小说()中的主人公。
-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 在20世纪的诗歌发展中,40年代的九叶诗
- 茅盾在《子夜》中描写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有
- “京派”活跃的主要园地有()
- 小说()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