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十七年时期散文三大家的各自特色。
- 在60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杨朔、秦牧、刘白羽被认为是成就突出、且对当代散文艺术作出贡献的三大散文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构成五六十年代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在一个时期产生广泛的影响。秦牧主要采用杂文和随笔调和的方式。文章有着清晰的观念框架和论证的逻辑线索,并以相关的历史记载、见闻、传说等材料来串联和组织,语言生动流畅,在夹叙夹议中添入了谈天说地的趣味。杨朔则讲究散文用布局谋篇和锤词炼字来营造诗的意境,同时还讲求在寻常事物、日常生活中寄寓或发现宏大的意义,使观念的表达不过于直接简单。刘白羽最常采用现实生活场景和战争年代记忆相交织的构思方式,主要抒发种激越的感情。同时,对生活中诗意的开掘也使他的散文具有深刻的哲理性,语言绚烂峭拔,富于鼓动性。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在《李有才板话》中,阎家山一带的人把快板
- 《狂人日记》是鲁迅()年所著。
- 钱钟书的《围城》写的是()的故事。
- 边缘作家
-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的“三大主义
- 王安忆的“三恋”指()、()、()。
- 郭沫若宣扬了”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的历史
- 1985年和1986年,被人们习惯称之为
- 1955年,文艺界开展了对()的批判,此
-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
- 新时期,率先提出“乡土文学”主张的是()
- 十七年时期文学思潮的派别中,来自原解放区
- 下列主要反映人们在“文革”期间的生活场景
- “藉机智的拟人化手法,从一个虚拟的啤酒店
- 下列流派属现代主义的有()。
- 以下哪首诗让中国的女姓在文学上有了一个专
- 郭沫若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是一系列自叙性的抒
- 朦胧诗的审美特征。(重点)
-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
- 沈从文在《边城》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悲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