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先锋小说先后经历了初创期(1985-1986)与鼎盛期(1987-1988)两个阶段。请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简要描述其变化过程。
-
在新时期初,“先锋”一词曾被用来描述当时的朦胧诗运动。1985年前后,随着马原、残雪、余华等作家掀起了小说创作的革新风暴,评论界便以“先锋小说”或“先锋派”小说来描述这些迥然不同于现实主义文学的新型小说样式。可以说,形式上不好懂是先锋最明确无误的标记。”
经过这些艺术积累和思想变革,先锋小说终于在1985年前后形成,并迅速席卷了整个中国文坛。首先是“文化寻根”层面上的先锋小说。随着寻根文学的出现,中国作家也开始了一系列自觉的形式实验。韩少功的《爸爸爸》、《归去来》和莫言的《红高粱》等,不仅在学习现代主义文学,尤其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手法方面借鉴良多,而且更为作品注入了意蕴丰厚的生命哲学等主题内涵。在他们笔下,诸如象征、隐喻和精神分析等现代派手法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他们也在叙事结构上追求一种时空观念的非物理化特征。凡此种种,都标志着部分寻根文学业已融入了先锋小说的创新浪潮。
其次是“形式主义”层面上的先锋小说。与寻根文学相比,致力于形式实验的先锋作家则在创作实践中真正实现了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转变。1984年,马原发表的短篇小说《拉萨河的女神》“是大陆当代第一部将叙述置于重要地位的小说”,也标志着先锋小说形式实验的开端。在这部作品中.过去被作家所忽视的形式因子成为小说创作的本体元素。这一文学观念的形成显然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文体自觉”意识的深刻影响,它强调文本结构的自足,重视“怎么写”而非“写什么”,将形式从内容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赋予其独立性,充分体现了先锋作家在形式层面所展开的文学现代性追求。而后,马原又发表了《冈底斯的诱惑》、《西海无帆船》、《虚构》等作品。这种十分自觉的形式意识也使马原成为推动先锋小说走向繁荣的一位重要作家。与此同时,深受马原影响的另一位作家洪峰,也相继发表了《奔丧》、《瀚海》和《极地之侧》等先锋小说。到1987年,由马原开创的先锋小说在形式实验上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许多重要的先锋作家,如余华、格非、孙甘露、苏童和叶兆言等人,都在这一年发表了自己的代表性作品。在以后的两三年内,创作势头依然不减,余华的《现实一种》、《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格非的《褐色鸟群》,苏童的《罂粟之家》、《妻妾成群》,孙甘露的《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等小说均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这场先锋小说的形式主义运动肇始于马原,但后来者显然不愿意成为如马原式的唯形式主义者,他那种形式至上的创作缺陷,在洪峰的《奔丧》、《极地之侧》等作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救。特别是从1987年开始,在余华、苏童等先锋作家笔下,小说的思想性,尤其是有关历史批判与人类存在状况的创作主题开始受到了格外关注。与此同时,他们也有意识地克服了以往先锋小说的“唯新”论色彩,将“形式”与“意义”进行了较为成功的融合。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崛起的一代”主要指70年代末以后涌现的
- 简述《陈奂生上城》的艺术特色。
- 先锋小说大致可以分为“文化寻根”、“形式
- 《山南水北》记录了()离开城市来到他曾经
- 《笑傲江湖》的主要人物有()等。
- 海子信奉存在主义的先驱、当代德国哲学家海
- 海子一生中最重要的长诗是()。
- 沙叶新的戏剧创作具有探索性与创造性,他用
- ()的中篇小说《父亲是个兵》和长篇小说《
- 改编为同名电影的小说《红粉》和改编为电影
- ()的作品主要有散文《干校六记》、散文集
- 古龙的武侠小说主要有《楚留香》、《血海飘
- 刘醒龙的小说主要有()等。
- 《创业史》中的“三大能人”郭世富、姚士杰
- 1981—1984年间,张承志的《黑骏马
- 为什么说《车站》在艺术的探索方面比《绝对
- ()抗美援朝期间三次赴朝,创作了《谁是最
- 在《红灯记》中,是怎样描写李奶奶向李铁梅
- 《与往事干杯》是()的成名作,小说以第一
- 王安忆的“三恋”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