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分析我国的教育目的,并认识其偏差。
  • 我国当今教育目的分析。对于教育目的可以从下列方面去认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主要的理论依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是对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的规定;必须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是教育目标实现途径;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培养的人才的素质要求。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含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两大方面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智育传递知识、技能和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教育,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是传递基本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和认识世界能力的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技巧(阅读、写作、计算及与具体学科相关的特殊技能),发展智力和认识能力(智力通过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等心理活动表现出来,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认识能力通过表达能力、组织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表现出来)。美育是传递审美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主要任务是传递审美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体育是由目的的传递锻炼身体的知识,影响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我国教育目的在历史的沿革中形成了一些固有的特征,有了一些恒常的成分,有些合理,有些未必合理,反映在价值取向上尤其如此。
    一是,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强调社会本位。把人的个体价值归结为人的社会价值,以社会标示个人,强调人的社会义务与责任,强调人对社会的服从。教育中注重压抑个人的需求,使受教育者必须服从社会,抽调了个人价值的具体内容。
    二是,缺少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可以说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对创新有如此迫切的需求。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能力,就只能步人后尘,因为创新能力会加剧知识分配和交易的不平等,发展中国家把知识产权交给发达国家,反过来自己不得不以高昂代价购买知识成果,在经济竞争等中就会落后于人,拾人牙慧。
    三是,缺少个性化的教育观念。创造性是个性自主性、主体性的孪生兄弟,僵化、一统的制度产生的是刻板、无活力,创造空间狭窄,创造能力无从形成。知识经济呼唤着教育的个性化,让教育从大一统的刻板模式中脱离出来,成为开发创新能力的园地,创造性人才和新科技、新科学产生的策源地。主要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将受教育者置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起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培养健康个性.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