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论述在抗干扰设计中设备的分类、干扰过程、干扰的要素及抗干扰的定义。
  • 根据设备在干扰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可以将其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本身产生干扰的干扰源,它不受其他干扰的影响,如大功率电力设备、工业高频炉等;
    第二类设备既是干扰源,又易受其他电磁干扰的影响,如大多数电子设备和通讯设备等;
    第三类设备基本上不产生干扰信号,但很容易受其他电磁干扰的影响,如小功率电子设备和单片机系统等。监控系统中的电子设备主要是第二类和第三类设备,其电磁兼容性设计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抗干扰设计。
    干扰的过程:
    由干扰源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传输途径(也称耦合途径或耦合通道,一般有导体、空间感应及辐射三种)传播到系统中的敏感部分(即干扰对象),并为其所接受,从而对系统造成干扰。
    干扰源、传输途径及干扰对象是构成干扰的三个要素,只有它们同时存在时,才会对系统造成干扰。
    抗干扰即通过抑制干扰源的干扰信号、阻滞或切断干扰的传输途径和降低干扰对象对干扰的敏感度等,破坏干扰三要素中的一个或多个,从而防止干扰发生。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