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请谈谈闽台文化交流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进一步发挥这些优势?
- 闽台文化习俗和语言环境一脉相承,多数台胞祖籍在福建并讲闽南语,并且同属于中华文化的一脉,文化渊源深厚,历史上就在共融中发展。据统计,台湾同胞80%以上祖籍地在福建,台湾的福建民间社团很多,在台福建同乡会有147个,宗亲会有126个,遍布台湾21个县、市,台湾省籍同胞在福建居住的也不少。两岸人民同宗、同祖、同语、同俗,这种一脉相承的人文关系,为两岸交流提供了天然的纽带。从传统文化习俗上看,福建人民移民台湾,大多是以姓氏宗族聚族而居,或是以同府同县同乡聚居一处,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家乡祖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不仅使泉州、漳州的闽南话成了台湾的主要方言,而且至今在台湾流行的南音、高甲戏、梨园戏、莆仙戏、布袋戏、木偶戏、闽剧等都是来自福建。台湾同胞信奉的神仙,如妈祖女神、保生大帝、关帝和临水娘娘等皆是都是由福建传过去的,每年都有大量的台胞来福建四大祖庙进香朝拜。台湾民众普遍尊奉的观音、关帝、土地公等,虽不原产于福建,但却是从福建传到台湾,并按福建的习俗祭祀的,其它的诸如服饰、饮食、婚庆等习俗也都和福建有很多的相同相似之处。80年代后期,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台湾地区的信徒纷纷前往福建朝圣谒祖,成为福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近10年来,赴嵋洲岛朝圣妈祖的台胞每年都达10多万人次,台湾成千上万的妈祖信徒云集莆田嵋洲岛与大陆同胞一起举行盛大的祭典活动。又如,从1987年至今,台湾每年派出数10个进香团到安溪清水岩谒祖,迎回清水祖师神像。近几年,闽台文化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广泛,两岸就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民间信仰文化和朱子文化等闽台共同信仰、互为纽带的文化现象进行探讨,相互交流;闽剧、歌仔戏、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等地方戏曲受到台胞的喜爱。闽台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福建省在开展对台文化交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闽台文化交流继续先行一步,取得新的突破是完全可能。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保生大帝也称吴真人,原名吴夲,医术高明,
- 没有哪一个省的穆斯林来源有福建这么广泛。
- 闽台民众的饮食习俗与其他地方相比,有个很
- 大红袍与武夷岩茶是什么关系?
- 福建谚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浓郁的地方特色
- 唐五代福建作家()对律赋的领域有新的开拓
- 福建集市贸易的特点如()。
- ()爱唱山歌,因此其婚嫁也离不开唱歌,如
- 福建文学理论经久不衰的原因有哪些?
- 宋代泉州港成为中外海上交通枢纽,被称为“
- 闽西最大的圆形土楼是永定的(),由于建筑
- 《招手》(建宁):“郎在后山割牛草,妹在
- 福建大陆海岸线实际长度三千多公里,居全国
- 用一大块三五斤重的猪腿肉掺和着海蛎干、香
- 武夷岩茶可以放多久?
- 闽南十音的曲调可分成()、热烈红火、昂扬
- 福建民间舞蹈产生和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 福建浦城县仙阳管九村溪东大王崂山,存有西
- 福建有些地方送的寿礼有一定寓意,如鱼,取
- “功夫茶”,是以严格泡茶艺术门道进行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