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假名公田
 
- 东汉初期,由于人口锐减,各地有大片荒芜无主的“公田”。东汉朝廷除了将这些“公田”的一部分赐给功臣贵族外,主要用于“赋民”或“假民”耕种。“赋”与“赐”同义,即给予。赋民公田,就是将国家所有土地给予贫民耕种。接受赋田的农民,也就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成为按法令独立向国家缴纳租税的自耕农。接受假田的贫民,在性质上变成了国家的佃农,向国家缴纳赋税。朝廷有时给予粮种、耕牛加以扶植。东汉初期实行赋民公田或假民公田之策,目的都在于解决破产农民无地耕种的问题,东汉在明帝、章帝时期多为赋民公田,和帝、安帝时期多行假民公田。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古代结婚主要有哪些程序?
 - 法家文化策源地是()
 -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
 - 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
 - 国民党是怎样实行一党专制的?
 - 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
 - 下达《求贤令》,决心变法自强的是()
 -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为缓和在亚
 - 五胡十六国中的十六国就是指的当时的十六个
 - 武则天因为看了谁的檄文而对臣下说“有如此
 -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陷,中
 - 中国历史上享有“佛画之祖”美誉的画家是(
 - 什么是宗法制?
 - ()是中国哲学家极崇高之理想,这个理想又
 - 侨州郡县
 - 宋江人称“宋押司”,押司是什么身份?
 - 材料一右图石柱上面镌刻了282条法典条文
 - 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
 - 唐兰先生在1934年写成的《古文字学导论
 - 东汉时期,()开始出现,脱离了实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