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 材料一: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 材料二: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东起朝鲜,西讫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叙 材料四: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
变化:由西方中心史观发展到全球史观。
评析: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是进步的,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二战后欧洲丧失霸权地位;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第三世界国家兴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些因素使得以西方为中心的史观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扩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也论证了全球史观的正确性。(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钱乘旦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
- 15世纪前,当时的欧洲人认为世界就是欧洲
- 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
- 2010年10月11日,纽约市举行第66
- 钱乘旦对工业革命的后果归纳出了“三个比例
- 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的部门是()
-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是近代社会
- 日志是一个人对每天发生的事件和其个
- 《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
- 根据下图,哥伦布、达·伽马
- 十九世纪后期,马克思说:“生产走在最全面
- 如下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
- 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
- 下面是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对该变化趋
- 新航路开辟之初,率先在东方和新大陆进行殖
- 1895年美国三百家大企业联合组成“全国
- 下图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
- 某人写道:“陛下命令我不要按照习惯的方法
-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列强的对外扩张对资
- 1848年,英国第一个公共卫生条例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