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玉米主要栽培技术有哪些?
  • ⑴早密优栽培技术模式
    品种: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克单8、垦单8、垦单9、绥玉7等。
    要求:
    ①采用比当地有效积温早一个积温带的品种;
    ②增加密度,公顷保苗中熟品种6.5~7万株,中早熟品种7.5~8.5万株;
    ③适当调节肥量,如一般每公顷施肥纯量40公斤左右,采用此方法增加10~20%肥量。
    ⑵玉米小垄密栽培技术模式
    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绥玉7、绿单1、东农251、哲单37、垦玉6、龙单38、垦单5、垦单10等。小垄密(垄距65厘米)栽培技术模式。要求垄体深松、分层深施肥,秋起垄包肥。早春镇压保墒。垄上单苗带或拐子苗播种,每公顷设计保苗株数6~7万株(德美亚1号8.5~9万株),施肥水平(纯量)40~45公斤,根据土壤条件可以加30公斤生物肥;氮、磷、钾比例为1.7~2:1:0.3~0.8。选择耐密植、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种子分级、限深播种、精量点播,种肥分层侧深施,根际追肥,拔节后、喇叭口期、抽雄初期两至三次健身防病虫,站秆晾晒,机械直收。
    ⑶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模式
    此模式是针对黑龙江省春旱、低温气候特点所采取的以地膜为载体,以机械化覆膜为核心,生态、农艺、农机相结合的一种新栽培模式。具有抗旱、增温、保墒集水、增产、增效以及降低籽粒水分防早霜冻害的作用,是北方寒地旱作农业的又一项创新性综合栽培模式。
    品种选择:根据生态条件,选用高产、优质、抗病性强,适宜机械化栽培的优质品种。如垦单5、垦单10、哲单37、绥玉7、绥玉19、垦玉6、龙单38、吉单27、吉单519、郑单958、先玉335等品种。
    要求:
    ①选择秋整地、秋施肥、秋起垄的地块,大垄行间覆膜,垄宽130厘米;
    ②采用60~70厘米宽膜,膜两侧各播一行玉米。垄上行距65厘米,垄间行距65厘米;
    ③密度6~7万株;
    ④播期:4月24~30日播种。种子分级、限深播种、精量点播;
    ⑤测土配方施肥,公顷施肥纯量40~45公斤,氮、磷、钾结构为:草甸黑土1.7~1.8:1:0.3~0.5;白浆土、砂壤土1.9~2:1:0.8;黑钙土1.5:1:0.5。分期施肥,即秋施基肥、春施种肥、封垄前根际追肥、大喇叭口期叶面追肥健身防病。抽雄初期防玉米螟,中耕封垄;
    ⑥封垄前揭膜;
    ⑦站秆晾晒、机械收获。
    ⑷豆茬原垄卡种玉米栽培技术模式
    品种选择:垦单5、绥玉7、垦玉6、哲单37、东农251、德美亚1号等。在大豆茬原垄上进行卡种,减少作业次数、充分利用大豆残肥、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表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了械整地的遍数,降低生产直接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充分利用大豆的残肥,从而达到节本增效的栽培技术模式。要求有深松基础,用钢轨耢子耢垄除茬,清茬、播种前轻耙顺耙一遍,气吸式播种机播种。种子精选分级、分级播种、限深播种、适墒镇压,公顷保苗6~7万株,施肥水平(纯量)40~4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6~1.8:1:0.5。增施生物肥,及时追肥,拔节后、喇叭口期、抽雄初期两至三次健身防治病虫害,站秆晾晒,机械收获技术综合集成。
    ⑸玉米大垄通透(宽窄)密植栽培模式
    要求:
    ①采用130厘米(或110厘米)大垄,垄上双行,垄上行距45厘米,垄间行距85厘米(或65厘米);
    ②采用适合于密植、秆强、中矮秆的、中早熟品种;
    ③每公顷保苗6~7.5万株。适合于地势较低、土壤较粘重的低湿地区。公顷施肥纯量40~45公斤。
    特点:
    ①创造了良好的耕层构造,宽窄行耕法,宽行间深松,虚实并存;
    ②精密播种,省种省工,便于田间管理;
    ③苗带轮换,隔年修闲,用养结合;
    ④改变种植结构,改善农田环境,增强了通风透光性;
    ⑤打破犁底层,不翻转耕层,不破坏耕层结构,蓄水保墒,提高表层土壤水分、温度,有利于养分释放。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