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心肌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其特点如何?
-
心室肌细胞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的变化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有效不应期心肌细胞发生一次兴奋后,由动作电位的去极向开始到复极3期膜内电位达-55mV这一段时间内,由于钠通道完全失活,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肌膜发生任何程度的去极化,此期内兴奋性仍等于零;膜电位由-55mV恢复至-60mV这一期间内,因部分钠通道开始复活,如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肌膜可产生局部反应,发生部分去极化,但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故由0期开始到3期复极达-60mV这一段时间,给予刺激均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称有效不应期。
(二)相对不应期从有效不应期完毕(膜内电-60mV)到复极化基本完成(-80mV)的期间内,由于膜电位仍低于静息电位,其钠通道开放尚未恢复正常,要用高于阈值的强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这一段时间称为相对不应期。
(三)超常期心肌细胞继续复极化,膜电位由-80mV恢复至-90mV这段时间内,膜电位已经基本恢复,钠通道也基本上复活到可被激活的备用状态。由于距阈电位的差值小于正常,故引起该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刺激阈值比正常低,即兴奋性高于正常,称为超常期。在相对不应期或超常期产生的动作电位,其0期的幅度和上升速率均低于正常,因而兴奋传导的速度较正常慢。
当膜电位复极之静息电位后,兴奋性也恢复正常。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是有效不应期较长,历时约200-300ms,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为骨胳肌和神经纤维的100倍和200倍。这一特性是保证心肌能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而不会出现强直性收缩的生理学基础。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
- 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节功能不包括
- 近点的距离与晶状体的弹性有关。
- 人类小脑受损后可出现一些症状,但不会出现
- 在动脉血CO2分压轻度升高而引起每分通气
- BMR的实测值与正常平均值比较,正常变动
- 何谓中枢抑制?中枢抑制的方式有哪些?
- 影响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多的因素是
- 产生雄激素结合蛋白的细胞是
- 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如何?
- 生长素的作用不包括
- 哪一种可促进胃排空
- 易化扩散和单纯扩散有哪些异同点?
- 肾小球滤过膜是如何发挥滤过作用的?
- 静脉注射50%葡萄糖和大量出汗对尿量有何
- 男性性腺分泌的激素()
- QRS综合波反映心室肌去极化的综合电位变
- 循环血量减少时,醛固酮的分泌有何变化?其
- 交感兴奋状态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何谓胃肠激素?其作用方式和生理作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