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决不介怀,(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摘自鲁迅《看镜有感》 材料二“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先以中学固其根底,然后择西学可补吾缺者用之,西政之可启吾疾者取之。” ——张之洞在《劝学篇》 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侯官严氏丛刊》 材料三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表现为《宣言》的价值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结合。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请回答: 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潮的变化。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说明其政治背景。
-
从中体西用到西体西用(从洋务思潮到维新思潮);
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仅仅学习西方科技不能使中国实现独立富强;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重;为救亡图存,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制度,推动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曾
- 冯天瑜著《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春秋
- 下列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李贽会持反对意
-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
- 法论功创始人李洪志说:“地球第一次爆炸是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在建立时大都有一定
- 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
- 继承“二程”的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的是()
-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
-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
-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观念
- 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
-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
- 《史记》云:“诸吕作乱,日
-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 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6世纪左
- 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