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阐述建国初设置签报的积极意义、实际使用的不便之处、签报消亡的原因。
-
积极意义:签报明确要求首长批答,有利于重要事项得到及时处理,不致贻误。
不方便的地方:
(1)如果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一般不应使用签报。
(2)要求直接送上级首长,如果受地隔两处或不能当面上交的限制,那么就难以运用。
(3)由首长亲笔书写,如果使用过多,势必加重其负担。
(4)由于不经过普通的公文手续,而且又由受文首长批示返还,有可能造成作批答的首长所在领导机关的档案中缺乏记载,并可能导致该领导机关其他领导人毫不知情。
签报消亡的原因:1957年10月,随着请示文种确立,签报公文已经失去存在价值,很快绝迹。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行移勘合制度
- “册”是古代皇帝用于特别重大人事的君命文
- 训令
- 简述“牌”作为符信凭证的发展演进过程。
- 在唐朝,作为特殊的准君命文种,皇太子颁下
- 题本
- “策”(策书)作为正式公文后,其用途为(
- ()是民国时期沿袭古代公文而设置、为历届
- 檄与露布的分、合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 禀,至迟在宋朝:逐渐演化为()的一种;至
- 省略兼语后的预期连动结构语式
- 通知的类型主要包括有()
- 《霍光等请皇太后废昌邑王帝位奏》一文,在
- 反复
- 对原本适用决定、规定的事项,因难以期于一
- 阐述指示信的实践基础和文种确立。
- 分析《众议院抄附质问书送大总统的咨文》附
- 清代,民众诉讼时上于官府的专用文书是()
- 比喻的基本类型有()
- 在清朝,下列情况,可以用札行文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