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前后七子
-
从明朝中期开始,诗歌掀起了一场以复古面目出现的革新活动。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称“前七子”。
他们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目的是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力图恢复文学自身的独立地位。但由于他们的创作理论落后,缺乏创新,有泥古不化的倾向。至嘉靖、隆庆时期,出现了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称“后七子”。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在复古道路上比前七子走得更远。他们成员间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差异较大,它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试述刘克庄在江湖诗派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 试述《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 谈谈你对《西游记》的童话性质的认识。
- 有约不来过夜半,()。作者赵师秀
- 崔颢的名篇《()》,完整地表现了怀古与思
- 元代散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有何特点?
- 《水浒传》在思想上取得的独特成就表现在哪
- 北宋作家()的《盘车图》一诗是“以文为诗
- 同光体
- 元代散曲作家()的《般涉调·耍孩儿》(庄
- 元曲四大家
-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宋代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 苏舜卿诗歌的主要特点:()。
- 清初李玉等苏州派作家创作的《()》反映了
- 北宋作家王安石咏昭君的名作《()》在当时
- 西昆体
- 试论白朴《梧桐雨》和马致远《汉宫秋》的不
- 简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艺术形象?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是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