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风格
-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精当地概括了《三国演义》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文不甚深”指的是语言的通俗化,“言不甚俗”指的是语言的文学性。这两者结合,便使作品的语言,既有文言文那样的简略精炼,又比较生动浅近,雅俗共赏。这是《三国演义》吸取了我国古代文言文的精华,尤其是史传文学的语言成就,加以适当通俗化取得成就。
《三国演义》的这种语言风格表现在叙述描写方面,即不以工笔重彩式的细腻的刻画见长,而以粗笔勾勒见工。往往短短几句话,就能写得情景交融,如同图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人物性格也被表现出来。如“三顾茅庐”中写隆中景物,只用了几句话,就通过景物,写出了诸蔼亮的高雅不俗。赤壁之战写曹操横槊赋诗,寥寥数语,就写出了曹操的不可一世。
《三国演义》的这种语言风格表现在人物对话方面,往往个性很鲜明,有声有色。张飞的话,多半快人快语,一针见血;曹操的话,多显豪爽机诈,变化莫测;关羽的语言,往往心高气盛,目中无人;孔明的语言,刚往往从容不迫,应付裕如。“舌战群儒”一回,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峻、程德枢七人的言语各具个性,且一个比一个有力,一个比一个精彩,但都被诸葛亮驳得哑口无言,充分显出了孔明的智谋超群和辩才无碍。以许攸问粮的细节写曹操真是绘影绘声,活灵活现,充分表现了他的老练奸诈。而当他在张松面前炫耀武力时,却被张松以高度凝炼的语言,以从容数落的轻松调子,淋漓尽致地嘲讽了曹操大败的丑态,充分表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元杂剧角色分为()、()、()、()四大
- 贾谊的论积贮疏属于奏议中的什么?
- 墨家的代表作是什么?
- 以下不属于“三大传奇”的是()。
- 执牛耳最初是指什么?
- 韩玄子是贾平凹的小说《》中的人物。
- 张耒在《东山词集序》中概括贺铸词有盛丽、
- 以下散文作品中,作者是秦牧的有()。
- 下列哪些作品是丁玲的小说?()
- 周克芹的长篇小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 元明之际杰出小说作家罗贯中、施耐庵在话本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可以分为两类:即志怪
- 简述伤痕文学的意义。
- 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扫除齐梁诗风的初唐诗
- 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什么?
-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哪里?
- 属于叶圣陶创作的是()
- “三言”的内容包含()
- 分析《梅雨之夕》中意识流的表现手法。
- 白璧无暇的瑕是指玉上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