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床层温度如何调节?
-
维持正常床层温度时循环流化床锅炉温度运行的关键,一般来说,床温是通过布置在密相区和炉膛各处的热电偶来检测的。目前国内外研制和生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密相床温大都选在800~1000℃范围内,温度太高,不利于脱硫,且当床温超过灰的变形温度时还可能产生高温结焦;温度过低,对煤粒着火点和燃烧不利。若在安全运行允许的范围内一般应尽量保持床温高些,,燃烧无烟煤时,床温可控制在850~950℃范围内。
对于采用石灰石进行炉内脱硫的锅炉,床温最好控制在830~930范围内,选用这一床温注意基于该床温是常用石灰石脱硫剂的最佳反映温度,同样条件下能取得更高的脱硫效率。
影响炉内温度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负荷变化时,风、煤未能很好的及时配合;给煤量不均匀或煤质变化;物料返回量过大或过小;一、二次风配比不当;过多过快的排放冷渣等。综合这些这些因素主要是由风、煤、物料循环量的变化引起的。在正常运行中,如果锅炉负荷没有增减,而炉内温度发生了变化。当床温波动时应首先确认给煤速度是否均匀,然后再判断给煤量的多少。给煤过多或过少、风量过小或过大都会使燃烧恶化,床温降低;而在正常范围内,当负荷上升时,同时增加投煤量和风量会使床温水平有所升高。风量一般比较好控制,但给煤量和煤质(特别是混合煤)不易控制。运行中要随时监视炉内温度的变化,可通过及时调整风量来保证床温。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室热惯性很大,在炉内温度的调整上,往往采用“前期调节法”、“冲量调节法”或“减量给煤法”。
所谓的前期调节法,就是当炉温、气压稍有变化时,就要及时的根据负荷变化趋势小幅度调节燃煤量;不要等炉温、气压变化较大时才开始调节,否则将难以保证稳定运行,床温会出现更大的波动。
冲量调节法是指当炉温下降时,立即加大给煤量。加大的幅度是炉温为变化时的1~2倍,同时减小一次风量,增大二次风量,维持1~2min后,然后恢复原给煤量。如果在上述操作2~3min时间内炉温没有上升,可将上述过程再重复一次,确保炉温上升。
减量给煤法就是炉温上升时,不要中断给煤量,且把给煤量减到减到比正常时低得多的水平,同时增加一次风量,减少二次风量,维持2~3min,观察炉温,如果炉温停止上升就要把给煤量恢复到正常值,不要等炉温下降时再增加给煤量,因煤燃烧有一定的延时时间。
对于采用中温分离器或飞灰再循环系统的锅炉,用调节返回物料量和飞灰量的多少来控制床温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因为中温分离器捕捉到的物料温度和飞灰再循环系统返回的飞灰温度都很低,当炉温突升时,增大进入炉床的循环物料量或飞灰再循环量,可迅速抑制床温的上升。但这样会改变炉内的物料浓度,从而对炉内的燃烧和传热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额定负荷下,一般是通过改变给煤量和风量来调节床温的,尽可能不采用改变返料量的方法。
有的锅炉采用冷渣减温系统来控制床温。其做法是利用锅炉排出的废渣,经冷却至常温干燥后,再由给煤设备送入炉内降温。因该系统的降温介质与床料相同,又是向炉床上直接给入的,冷渣与床温的温床很大,故降温效果良好且稳定。应该注意的是该方案需经锅炉给煤设备送入床内,故有一定的时间滞后。
对于有外置式换热器的锅炉,也可通过外置式换热器调节床温;对于设置烟气再循环系统的锅炉,还可采用再循环烟气量对床温进行调节。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汽包上下壁温差不大于()度
- 司炉工的岗位职责是什么?
- 330MW机组送风机RB动作结果有哪些?
- 在额定转速下,正常工作区域内,送风机特性
- 并汽后的燃烧工况检查不包括()。
- 简述锅炉排污的目的。
- 安全阀整定压力调整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对流过热器的汽温特性是负荷增加进蒸汽温度
- 简述投入启动燃烧器的操作步骤。
- 注入式离心泵启动前不必将泵内和井口管内的
- 什么是空床阻力特性试验?
- 增加二次风量后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有什
- P为额定工作压力(表压),当13.7MP
- 发生汽水共腾时,排污与给水的关系是()。
- 相对密度是指()之比。
- 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对蒸汽品质要求()。
- 锅炉房的蒸汽管道,上水管道,排污管道的介
- 在滑参数停炉过程中汽温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
- 火焰检测装置的工作过程是什么?
- 水管锅炉的最低安全水位,应能保证对下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