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分别简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起源、发展、教派及其分布。
-
(一)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5世纪的古代印度
佛教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①公元前6世纪中叶到前4世纪中叶为佛教的初创时期,释迦牟尼创教并向弟子传承教说。
②大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和戒律产生分歧,分为许多教团,进入部派教时期。
③公元1世纪前后,大乘教盛行,并分为中观学派与瑜迦学派,7世纪以后,一部分教派与婆罗门教结合形成宗教。④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本土基本消失,19世纪稍有复兴。佛教分为北传佛教(大乘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小乘佛教)三种。
(二)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上半叶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基督教的发展:初期,基督教徒大多是平民或奴隶,对统治者极端仇恨,受到罗马帝国的迫害。后来社会中上层人士不断取得宗教的领导权,宗教主张逐渐由原来的反抗转变为对执政者的效忠顺服。大约公元4世纪被定位国教。公元4世纪末,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分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三)伊斯兰教它产生于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为麦加人穆罕默德所创立。
发展:伊斯兰教的扩张,早期由阿拉伯人,后由突厥人用武力扩张,还通过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向外传播。从7世纪中期起,伊斯兰教通过经商、贸易等活动传入中国,曾先后在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兄弟民族中传播。在国内建有大量清真寺,传播伊斯兰文化。正统派称为“逊尼派”,反对派称为“什叶派”。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甲地的海拔1500米,乙地的海拔500米
- 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动力有那些?
- 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如果你要写
- “亚洲四小龙”是指台湾、香港、新加坡和日
- 人地关系协调的有序性包括协调各要素比例、
- 我国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 斯匹克曼
- 托马斯于1845年正式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个
- 下列属于难利用的土地是()。
- 世界地理人种分成以下几类?
- 近代地理学的代表人物:美国:()。
- 世界上稻米的主要出口国是()
-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是什么?
- 五、六月,印度的气温与降水特点一般是()
-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提出者是著名的近代地理学
- 欧亚大陆的分界线在下面哪一个国家境内()
- 人口转变
- 对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学之间关系的正确
- 简述人口转变理论
- 黄淮海平原土地限制性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