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9月10日是我国第32个教师节。在这个属于老师的节日里,很多学生特别是学生家长朋友们,都会向老师表达一份心意,有的在特别上下功夫,精挑细选;有的在价值上高标准,礼重彰显情意重;有的在联络上讲感情,宴请老师……不仅如此,还有直接送钱、送卡的,使感谢恩师变得金钱化、物质化,宴请的高档、送礼的价值等,成为衡量师生情谊的标尺。C市一所小学的家长QQ群里,家长们就此讨论热烈,大都倾向于送笔和送花,讨论送礼价值1000元左右。另一群同样倍感纠结的是老师,该不该收?该怎么拒绝?
- 感谢恩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社会行为规范。我们通过一定方式感谢老师,一点都没错,而且是应该的。然而,如果将感谢恩师与金钱挂上钩,沾染了过多“铜臭味”,势必冲淡浓浓的师生情。
伴随着市场化、商品化进程,人们情感表达的手段越来越单一化。打着尊师重教的旗号,利用人情往来的渠道,给老师送礼成为一种“潜规则”。激烈的教育竞争,让师资力量的价值进一步凸显。家长给老师送礼,无非期望老师对孩子给予倾斜性、差异性的“格外关照”。在成功焦虑和公平焦虑的裹挟下,许多家长将送礼作为一种投资手段,试图收到更高的回报。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洁之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谨防送礼之风染指校园,一直是党和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鲜明态度。早在2014年,教育部出台《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等行为的规定》,更是为遏制教师收礼明确亮出6条“红线”。
对于老师们来说,收了的话难免会影响教育公平,也违背了相关的制度规范;不收的话又怕伤了家长的“脸面”,人为地形成了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裂痕。近年来,各地许多学校都以“公开信”或“提示牌”的方式,向社会喊出“心领家长的情,谢绝礼物和宴请”的心声。这应当被视为当下教师队伍的主流民意。执意送礼显然是陷老师们于不廉与不义。
教师节的本义,是在于健全权益保障,提升社会认同,让教师的劳动更有价值。弘扬尊师传统,精心组织宣传庆祝活动;完善惠师措施,努力保障教师各项权益;落实强师政策,着力营造成长环境;保持良好作风,务实节俭开展节庆。这才是尊师重教的根本。选择合适的感恩方式,让师生情更淳朴;为教育的洁净与公平,教师节,请别再为“礼数”纠结。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党
- 2019年4月20日,北京世园会园区进行
- 2018年7月13日下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
- 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
- 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质询案的对象有哪些?
- 2016年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全面贯彻新
- 洋务运动的历史进步性是什么?
- 2019全国科技活动周将于5月19-26
- 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
- 如研究城乡关系、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问题
- 办理企业登记注册,核发营业执照,并依法监
- 在社会工作中我们强调保密的原则,但是,保
- 沉没成本是指组织已经投入而无法收回的“投
- 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是居于领导地位的,
- “君形”及”谨毛失貌”出自()。
- 俗话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请问你怎
- 绩效管理是什么?
- 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
- 承担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必须把
-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