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能否分析一下我国商业银行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 (1)一般情况下,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靠两种行为:一是调节超额准备金的比率;二是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
    银行的准备金是基础货币,其中超过中央银行法定准备率规定的金额,是银行还没有依据它发放贷款的部分,因而没有存款货币的创造。在准备金总额不变时,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越多,货币乘数就越小,相应地,货币供应量也越小;如果银行减少了超额准备金的保有数量,货币乘数会变大,货币供给也相应增加。任何体制下的存款货币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均有超法定比率部分,问题只是为什么有时要增加超额准备金,有时却要减少超额准备金。在市场经济中,主要动机有两个:一个是成本和收益动机;另一个是风险规避动机。
    保存超额准备的行为,不论起于何种动机,均意味着对准备存款比例的制约。在一个典型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会增加准备存款,也即基础货币的数量,从而能支持更多地创造存款货币。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业银行增加中央银行借款会扩大货币供应量,减少中央银行借款会减少货币供应量。
    决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行为动机也是成本收益动机,而决定成本和收益的因素则主要是市场利息率和中央银行贷款的贴现率。显然,市场利率的高低,正相关地影响从银行借款的多少;而中央银行贴现率的高低,对于商业银行借款数量的多少,则是负相关的。
    (2)我国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也可以从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我国的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实现了股份制改造,成为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主体。目前,我国央行向各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存款准备金支付一定的利率,但这一利率低于市场的贷款利率,这使各个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存款准备金是有一定的收益的。如果考虑到呆坏账对银行贷款收益的侵蚀,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甚至优于银行贷款。因此目前大多商业银行持有一定比例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增加超额存款准备金意味着货币创造乘数的减小,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少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购买央行票据来调整自己的超额准备金。
    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再贷款从中央银行获取准备金。当商业银行通过再贷款增加存款准备金时,能支持更多地创造存款货币,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会扩大货币供给量;反之,则减少货币供应量。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