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配第—克拉克定律、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
-
1.配第—克拉克定律: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通过研究,先后发现: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人们称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克拉克定律。
2.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库兹涅茨在继承配第和克拉克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仔细地挖掘了各国的历史资料。他利用现代经济统计体系,对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较彻底的考察。他依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份额基准,考察了总产值变动和就业人口结构变动的规律,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动的总方向,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配第—克拉克定律。他发现的这种变动规律,即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
动的影响,被称为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3.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
罗斯托通过长期研究首先提出了主导产业及其扩散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他认为,无论在任何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是因为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种扩大又产生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即产生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罗斯托的这些理论被称为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
4.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了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为了解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础。他通过深入考察,发现了制造业发展受人均GNP、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的影响大,而受工业品和初级品输出率的影响小。
5.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他根据霍夫曼比例,即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把工业化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占主导地位,霍夫曼比例为(5±1);
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消费品工业降到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或以下,霍夫曼比例为(2.5±0.5);
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继续快速增长,并已达到和消费品工业相平衡状态,霍夫曼比例为(1±0.5);
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导地位,这一阶段被认为实现了工业化,霍夫曼比例为1以下。
6.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
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与国际市场相适应。一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内贸与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对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雁行形态理论”。这一理论要求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技术进步通过影响什么来影响产业结构().
- ()的变化使政府经济性规则的理论依据逐渐
- 四次产业分类法把所有经济活动分为()
- 特许投标
- 推动产业融合的主要因素有()。 ①技术
- 下列哪种市场类型一般对生产者更有利().
- 规模经济
-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包括哪些?有什么意
- 美国的农业政策是一个非常丰富、复杂的政策
- 产业政策的研究领域从横的方面来看包括()
- 以下产业结构表述不正确的是().
- 下列哪项不能认为是价格歧视?()
- 可用来定性反映市场绩效的指标有()
-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 按照古诺模型,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 勒纳指数
- 管理帮助,即通过()和(),提高中小企业
- 为了便于分析同一产业市场上企业间的()和
- 各博弈方先后行动,后行动者知道先行动者的
- 产业关联理论的萌芽阶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