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上海的早晨》中的各类资本家形象。
- 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是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长篇小说。它以50年代前半期我国最大的工商业都市上海为中心,集中描写了上海沪江纱厂的工人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与资产阶级进行的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小说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便是其中各色各样的资本家形象。它多方面的刻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特征,既反映出50年代我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总面貌,同时又根据各人物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经历写出这种特征在不同人物身上的个性化表现。主人公徐义德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之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他的行动准则,他的全部活动就是为了“放手的捞一把”。为牟取高额利润,他盗窃国家经济情报,偷工减料,以劣充优,表现出民族资产阶级的消极面。同时他在交坦白书前后的心理状态,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紧张异常、神经过敏地虚弱本质。马慕韩则是个有别于徐义德的青年资本家。他年少气盛,比那些中老年资本家有更远大的计划和个人抱负。他希望不仅是个企业家,还要“跨上政治舞台,担任一名角色”。因此他注意跟形势,对新事物也较为敏感,易于接受。但他对政策法令的“研究”同样是企图“同政府和工人进行合法斗争”。在他身上反映出的是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革命时期的进步与局限。潘信诚则是一个阅世颇深、老成持重的老资本家,期望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具有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心。他承认共产党更有希望,但最为惋惜的是共产党的政策使他成为国际财阀的美梦落空。潘信诚一生所走的道路也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曲折历程的一个缩影。此外,还有朱延年、唐仲笙、江菊霞、冯永祥、梅佐贤等资本家形象。小说对他们的刻画不仅从经济、政治活动等大处落笔,也深入到他们的社交、家庭生活和精神世界,描画出50年代初期城市生活的某些状况,和原先城市中心力量在迅速边缘化过程中的复杂反应。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投资项目管理是指对项目周期全过程的管理,
- 语言有哪些社会职能?对人类社会有什么重要
- 李某到一饭店就餐,饭店服务人员张某在给卡
- “电视人”与“容器人”都是建立在现代人的
- 某企业按“2/10,n/45”的条件购进
- “隐含的读者”这一重要概念是()提出。
-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 皮钦语
- 金圣汉最为强调,也分析得最为细致的,是人
- 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是什么?
- 什么矩阵组织结构?简述矩阵组织结构的优缺
- 知觉区别于感觉的标志之一是,知觉不仅依赖
- 恩格斯指出的劳动在语言起源过程中的关键作
- 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 马头琴是哪一个民族舞蹈的特色伴奏乐器?(
- 商品的供给曲线
- -6,-4,2,20,()。
- 市场上让所有人都处于最优状态称之为:()
- 《论雷峰塔的倒掉》的作者是鲁迅。
- 民主性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