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浮士德》创作过程及内容结构。
  • 《浮士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相传浮士德是中世纪一个漫游哲学家或魔术师,他曾将灵魂买给魔鬼,以探求新的生活出路。
    很快,关于浮士德的民间故事成了作家们取之不竭的创作题材,歌德之前仅德国就有29位作家采用此题材进行创作,曾把浮士德写成追求知识、立志征服自然的巨人式形象、。但这些作品仍未脱离民间的传统模式,浮士德的灵魂也仍未得救。歌德儿时就看有关浮士德木偶戏和民间故事书,这个传说在歌德的思想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他第一部新的著作的雏形。从1770年起,他就构思此部作品。从1773年他开始写作《浮士德》片断的草稿,到1806年第一部完成,1808年第一部出版。1825年开始第二部写作,于1831年7月第二部完成。这部巨著的创作前后延续了60年。在前人的基础上,歌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原故事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一方面强调浮士德形象的特点,另一方面改变了原故事中的悲剧结局,赋予浮士德传说以全新的意义。
    这部作品乃是歌德一生紧张探索的思想总结和艺术总结,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启蒙运动的艺术总结。
    《浮士德》以诗剧的形式写成,全诗一万余行,共分两部。第一部25场,不分幕;第二幕25场,分为5幕。全剧结构上的特点,是没有首尾相连的故事情节作主线,各部分之间若即若离。它的庞大的、复杂的内容是靠着一种内在的因素维系,而固着为一个严密的整体。这种内在因素,就是浮士德的精神发展史。诗剧以浮士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真谛的一生经历。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